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美丽乡村·走读

山乡岭南,醉在山水间

  本报见习记者 陈佳莹

  区委报道组 袁伟江

  从上虞城区出发,前往四明山麓的山区乡镇岭南乡。“这里真像仙境啊!”车行一小时,随着同车人的一声感叹,探头窗外,只见迷蒙的薄雾缠绕山头,溪水潺潺。

  山峦起伏的岭南乡,最出名的便是一座覆卮山。覆卮山位于上虞、嵊州、余姚三市交界处,属四明山支脉,海拔861米,是上虞境内的最高峰。“登此山饮酒赋诗,饮罢覆卮。”在这个偏僻的山乡,出生于上虞的东晋诗人谢灵运登覆卮山饮酒作诗的小故事几乎无人不知,而对外地人而言颇为生僻的“卮”字,在这里更是无人不识。

  一座覆卮山,为静谧的山乡染上浓浓的山水诗意。

  自然造化的神奇

  为一探覆卮山的妙处,一路沿曹娥江支流隐潭溪向山中行,颇感意外的是,途中却在潺潺溪流间有了别样的发现:沿途的溪石与别处不同,体型硕大,聚集成群,远看好似层层跌宕的白浪。“这里的石头怎么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同行的岭南乡党委书记谢文权笑着说:“这是我们岭南的‘万年石浪’。”这才了解,眼前的石浪群属于第四纪冰川遗迹,距今已有约300万年历史,现在发现的石浪有12条,规模大小不同,长短不一,层层叠叠,延伸数百米,最长的一条更达七八百米,让人无不感叹大自然的妙处。

  行至东澄村,步入覆卮山景区,循着这个季节特有的香味,拾阶而上。所幸,在新修的观景平台边,为这香味寻到了出处。这是一个兼卖手工艾饺的快餐小铺,边上的锅里蒸着艾饺,老板娘王雅香正忙着把洗净的艾草放上砧板切碎。“这两个月的游客太多了,最多的时候我们几个一天要卖六百多只现做的艾饺,揉面揉得手都不听使唤了。”

  王雅香口中的游客,便是冲着她身后覆卮山北坡的千年梯田而来。当下,尽管油菜花的金黄已褪去,但望着从山腰铺泄而下的23000多块梯田,也着实惊叹于这方山水的绮丽壮观。据了解,覆卮山梯田全部由第四纪冰川遗迹中的岩块砌筑而成,从村民口中得知,这梯田已有近千年历史了,可究竟是何时修筑的,却已不得而知。

  “我们千年梯田的油菜花还曾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呢!”对于50岁的王雅香而言,今年这样热闹的人潮是她从未见过的。王雅香告诉记者,过去她是一名标准的家庭主妇,今年,来他们东澄村的游客比往年翻了一番,在村支书的组织下,她们几个家庭主妇在景区边上开起了铺子,为往来的游客服务。“这里能摆上十几桌,周末特别忙,‘翻桌’了多少次实在记不得了。”马兰头、野葱炒蛋、炒竹笋,这些长于青山绿水间的新鲜蔬菜是店里最受欢迎的菜肴,一桌两三百元,赶上周末,王雅香她们一天就能有上万元的收入,这是从前的她们怎么也想不到的。

  生活如画的憧憬

  而在覆卮山的另一侧,山腰上的龙山村苕花岭自然村也经历了一番变化。与山那一边的金花不同,山这头的村民们种上了漫山樱花,三四月间,几座村舍嵌在山樱之间透出满满的诗情画意。就着这如画美景,过去靠种几亩茶叶和水稻度日的农户们,前些年纷纷主动装修了房子,村里三四十户农家中有十六户开起了小型农家乐,招徕游人。不仅如此,村民们还做起了花木生意,走在山路上,时不时能看到一车车卖往山下的樱花苗。“整个龙山村去年在花木上有近千万收益,家家户户致富增收。”王家巨是村里的能人,曾经在外闯荡做建筑生意的他,4年前回到了村里,搞花木,开农庄,成了村里致富增收的领头人。

  见到记者,王家巨拿出了一本厚厚的《上虞覆卮山创意农谷总体规划》。尽管现下他的“养生山居”农庄已经有了不小的规模,百余亩花木,百万产值的茶园,每年60多万的餐饮收益,然而他告诉记者,村里要真想留住客人,光靠赏赏花是不够的。翻开规划图,他一边指着图中的滑草场、山地车道、牡丹园,一边望向覆卮山下那一潭碧色的“天池”。“以后这个水库沿线就是山地车道,右边还有观赏苗圃和采摘果园,山上再建十来栋度假小别墅……”如今,两千多万的投资款已有了着落,在王家巨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未来热热闹闹的龙山村已近在眼前。

  “现在村里的老百姓都明白了,咱们这个山沟沟啊,就是个聚宝盆。”王家巨笑着说。近年来,岭南就着一番好山好水,种植花木、鲜果,举办油菜花节、樱花节、攀浪节,让这个默默无闻的偏僻乡镇,走入了更多人的视线。“刚过去的三月份,我们岭南接待了九万多游客,营业收入达200多万,比去年翻了一番。”谢文权说。如今,这个越来越富的“穷乡”正迎候着更多有心人,来覆卮山登高作诗赋,醉在山水间。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走读 00021 山乡岭南,醉在山水间 2015-05-12 3864676 2 2015年05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