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地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胡 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敏锐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历史变化,科学分析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系统地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四个全面”也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总的引领,成为统一全党共识、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四个全面”特在“全面”、贵在“全面”,学习和理解“四个全面”,关键也在“全面”。
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在“全面”上下功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决非追求文字的齐整优美,而是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博大精深的意义。
一、建成小康社会当前面对的核心问题是“全面”
党的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任务,足迹遍布20多个省市区,发表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他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让13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等等。从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在“全面”上下功夫。
通过30多年的努力, 我国的小康社会建设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例如,据国家统计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测算,浙江省的全面小康实现度2013年已经达到96.8%。但是,我国的小康社会建设,仍然需要实现一系列重大的转变:即要从较低水平、较低标准向更高水平更高标准的小康转变;从受益人群还不够全面,享受的方面还不够全面,向惠及更加全面的人群,享有物质、精神、政治、生态等更加全面的成果转变;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等的发展还不够均衡,向区域、城乡全面均衡发展转变;等等。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均衡协调发展”已经是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与要求,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全面”已经成为深化改革的主题与关键
深化改革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是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应对当前我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挑战,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机活力的内在要求。那么,为什么当前我们深化改革需要“全面”呢?这是因为:
一是改革的艰难性所决定的。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需要实行更加全面的改革。当前,我国发展中面临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例如,如何从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路子中走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如何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建立起高效廉洁的服务体系;如何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瓶颈,实现绿色化发展;如何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如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解决好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等。所以,改革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全面”地加以深化。
二是改革的全局性所决定的。当前的改革已经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时候,顶层设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全面”地设计与推进改革已经是不二的选择。我们的谋划要全面,要充分考虑改革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我们的推进要全面,要立足全局,善于抓住“牛鼻子”,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形成改革的总体效应;我们的举措要全面,坚持落细落小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336项改革举措,充分体现了这种落细落小落实的精神。
三是改革的系统性所决定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单兵突破式的改革已难以奏效,改革涉及的任何方面,都与其它方面紧密关联,各项改革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整体性已经大大增强,我们只有努力做到眼前和长远相统筹、上层与基层相融合、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协调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才能深化改革,取得最大的效果。
四是改革的长期性所决定的。改革,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的。全面深化改革所具有的空前的广度、力度和深度,在我国改革开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我们在改革上必须要有坚定的意志力和持久力。
三、依法治国需要“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依法治国需要“全面”地推进,这是因为:
一是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关联度极高。法有极大的渗透性和融合性,与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息息相关。例如,法治与改革就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保障。改革要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疾、突破固化的利益格局,就需要以法治来开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严格的执法、公正的司法,能够扫清改革障碍,使改革顺利进行。同时,改革也需要在法治框架内进行,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法治将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进行。
二是依法治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整体谋划,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方面全面加以建设。要科学立法,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严格执法,切实解决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要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全民守法,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三是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需要全面进行。截至当前,我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240多部、行政法规730多部、地方性法规9000多部,还有数以万计的政府规章,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法律规范体系。我们要着眼于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努力形成科学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和运行实施机制。
四、“全面”地从严治党是当前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铁还须自身硬”,只有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才能确保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从严治党,之所以要“全面”是因为:
一是存在问题的全面性。当前在党的建设上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在思想建设上存在着一些同志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不够,理想信念动摇等问题;在组织建设上,部分党的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凝聚力不强;在作风建设上,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现象;在廉政建设上,腐败多发易发,甚至出现“塌方式”腐败的现象。在制度建设上,还相当程度地存在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等现象。存在问题的全面性决定了解决问题举措的全面性。
二是建设领域的全面性。推进从严治党,必须强调系统性和整体性,要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每一项都是从严治党的内容所在,没有“法外之地”。
三是治党主体的全面性,“全面”意味着从严治党是从中央到基层各级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各级党委和各个部门组织共同的责任与使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系统工程。
“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十八大诞生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一经提出,引起了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华人的强烈反响,中国梦把中华儿女紧紧地凝聚起来,成为新时期引领我们新征程的伟大旗帜。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来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屋建瓴、气势恢宏,全面把握新的历史时期的新要求与新趋势,在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顶层设计、实践举措上作出了新的重大创造,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把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工程统一于伟大实践,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体现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怎样才能实现中国梦,这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他还明确地指出:“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他形象地比喻,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是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成为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障。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靠什么?还是靠全面深化改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四、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多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直接关系中国梦的前途,尤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面临“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全面从严治党更加紧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关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之强、涉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大前所未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员干部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部署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进一步推动领导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在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见实效,在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见实效,在真抓实干、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上见实效,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使党永葆先进性,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四个全面”
是科学的思想方法
“四个全面”,不仅是一个战略布局,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方法。“四个全面”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是我们思考和解决新时期面对的各种问题与矛盾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和落实“四个全面”,我们要确立三种观念,即: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只有谋得深,才能把握全面;只有落得实,才能实现全面。
一、“四个全面”体现了一种视野与胸怀
“四个全面”是面对世界的广博眼光与面对未来的宏大战略胸怀的结晶。从世界的视野看,我们要在国际激烈的竞争与合作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挑战前所未有。从历史的方位看,1840年至2049年,中华民族在200多年的历史中要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个100年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个100年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今天,中国已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东方,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最接近民族的复兴,也最有能力实现民族的复兴。从问题的导向看,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问题。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正经历空前深刻的社会变革,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我们要坚持用中国自己的理论阐释发展规律、解答时代课题,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创造、理论的独特贡献、制度的独特优势。
二、“四个全面”凝聚了对规律的深刻认识
“四个全面”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新的认识与新的概括。当今时代,我们怎样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给了我们深刻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也给了我们宝贵的教科书;人类社会发展史更让我们从一个久远的历史区间来思考我们自己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会形成感性认识,进而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就是形成了理论,这是我们在认识论上的第一次升华。从理论回归到实践,需要我们将基础理论转化为应用理论,并进一步转化为我们的工作途径与方法,再与实践结合,这是认识论上的第二次升华。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联系实践,理论的根本作用是让人豁然开朗,所以,理论一旦回归实践,武装群众,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四个全面”对规律的认识和问题的解读,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充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三、“四个全面”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所以,学习“四个全面”,核心就是要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立场就是人们观察和认识事物的立足点,观点就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方法就是处理问题的办法。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妥善处理各种问题与关系。“四个全面”就是要求我们要全面地、系统地、整体地、历史地、发展地、实践地认识和思考问题,解决和处理问题。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宏观看重点,注重联系看整体,推进新的实践与新的发展。
四、贯彻“四个全面”要坚持顶层设计与落细落小落实相结合
学习和落实“四个全面”,既要把握大局,加强顶层设计,善于谋划战略,更要落细落小,抓好落实。我们首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实掌握实情,搞好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防止工作的碎片化、短视化。同时注意谋在深处、干在实处,用落细的作风、落小的精神、落实的举措,切实增强工作的精细化、精准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内容涵盖15个工作领域、60项改革任务、336项深化改革的具体措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180多项依法治国的改革举措,都充分体现了这种思想与精神。
五、坚持在“四个全面”的视域下审视各项工作
“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思路和理念的集中体现,以“四个全面”引领各项工作,就牵住了工作的“牛鼻子”。当前,我们要把各项工作放在“四个全面”中去定位、去把握、去布局,养成在“四个全面”布局中思考工作的习惯。在大局中把握工作的目标任务,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为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