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环卫工妈妈姚爱平——

电话时光最幸福

  本报杭州5月10日讯 (记者 吕玥) 因为负责清扫杭州繁华的耶稣堂弄,41岁的姚爱平很早就知道,今天是母亲节。

  几乎每个节日,道路两边的百货大楼都会推出一些促销活动,向所有人告知节日的讯息。母亲节也不例外,延安路耶稣堂弄口,一架巨大的广告牌已经竖起。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姚爱平也在心里暗暗期盼,她远在安徽和湖南的一儿一女能够捎来只言片语。

  对于儿女,姚爱平心里满是愧疚。1997年,女儿才一岁多,她就把孩子留给了家里的老人,自己外出做小生意挣钱。5年后,儿子出生,姚爱平也没有在安徽老家呆多久,在儿子3岁不到的时候,再次外出谋生。

  “没办法,总要出来赚钱的。”姚爱平低着头,她何尝不想把一双儿女带在身边抚养。但自己当时做的是烤红薯的小生意,老公打零工,生活太不稳定,带孩子出来也是受苦,思来想去还是把他们放在老家,过安稳一些的生活。

  2004年,姚爱平跟随丈夫来到杭州,找了一份环卫工的工作。每次有人问起,她都说自己在杭州给人家做家政工。

  然而事实情况也确实让人难堪。姚爱平告诉记者,就在前几天,她扫了一畚箕垃圾准备倒到垃圾车里,被两名刚路过的女子大声责难:“这么脏,就不能等我们过去再倒吗?”就连与她同租一个地方的江西小姑娘,也在一次口角时,称她“你一个扫垃圾的”。

  这么多年来,姚爱平碰到这样的心酸数不胜数,不过她说自己一般都忍了,万一吵大了发生意外,还得承担医药费,还不如忍忍过去就算了。

  而这些难过,她从未跟儿女说起。“跟他们说这些干啥,他们好好的我就高兴了。”姚爱平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每个星期跟家里的3次电话,每次最少都要打20分钟。

  “其实每天都是差不多的话,让孩子们乖一些,听爷爷奶奶的话,好好读书之类。”姚爱平说,虽然很多时候都是自己不停说,儿子在电话那头嗯几声,但她觉得这个时候,作为母亲的自己,无比幸福。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电话时光最幸福 2015-05-11 3876309 2 2015年05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