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留守妈妈吴春梅——

儿行千里母担忧

  本报诸暨5月10日电 (记者 张丽 通讯员 倪夏子 王月英) 对于66岁的吴春梅来说,世界上最动听的话是——“姆妈,你身体还好吗?”

  今晚7时许,家里的电话响了,是远在乌鲁木齐的儿子打来的。“好的好的,都挺好的。”吴春梅的笑容不自觉绽放。就在10分钟前,因风湿关节炎发作,她刚服下两片药。直到电话挂了,不擅表达感情的儿子始终没有将“母亲节快乐”说出口,而吴春梅也不知道今天就是母亲节。

  吴春梅的家在诸暨店口镇镇北社区大山湖自然村,她和丈夫居住在一幢两层楼的泥瓦房内,儿子则带着老婆、孩子在乌鲁木齐做生意。吴春梅几十年都生活在山里,最远只到过离家40多公里外的诸暨城区,而对距离4000多公里外的乌鲁木齐,她有点无法想象。

  吴春梅习惯了等儿子的电话。好不容易等到电话,她又替儿子心疼电话费,知道一切都好后,便催着挂了电话。

  “不知道乌鲁木齐天气怎么样。”今天凌晨4时多,吴春梅起床,看了一眼阴蒙蒙的窗外,自言自语地说道。吴春梅在村里做保洁员,无论刮风下雨,早上5时到7时,下午3时到5时,她必须拉着垃圾车,做好村里的保洁工作。

  儿子在乌鲁木齐的生意并不好做,赚的钱不多,瘦弱的吴春梅觉得自己的身体还可以,于是做保洁员,每个月可以赚1100元钱,为儿子减轻点负担。

  从儿子出生那一刻开始,吴春梅考虑最多的便是他。小时候,吴春梅关心儿子穿得够不够暖和,吃得营养不营养,工作累不累,40多年来,从来没有间断过。

  去年春节,儿子过年没有回家,村里有人问起来,吴春梅便说:“他现在自己还有两个孩子要养,压力很大的,来去光是路费就要花1万多元,有点吃不消。”吴春梅丝毫没有埋怨过儿子。

  在吴春梅看来,儿子对自己很孝顺,只要回家,便会带他们去饭店吃上一顿,平时还会寄大核桃和大红枣给他们补身体,“其实只要孩子一切都好,便是对我们的孝顺。”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儿行千里母担忧 2015-05-11 3876717 2 2015年05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