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我省参与拍摄国内首部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电影

《娘家人》演绎“暖心驿站”

  本报杭州5月10日讯

  记者 吴孟婕

  昨晚7时,都市温情电影《娘家人》,在浙江传媒学院演播大楼演播室拍完了最后一个镜头,饰演女一号、高校工会主席一角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演员萨日娜,笑称自己“卸任”了。但在今天下午的电影主创见面会上,影片出品方之一、省教育工会主席李逸凡却对她说:“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工会干部都有任满、退休的一天,而这次您所塑造的银幕形象,将成为观众心目中永远的工会主席。”

  《娘家人》是国内首部以浙江高校工会主席群体为原型、反映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的电影。影片筹备历时3年,主创人员从高校绩效工资改革、大病医疗互助保障、教师荣休等职工“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同时也是“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中,挖掘出许多真实、细致的事迹,通过一位高校工会主席的视角及5个平凡生动的小段落,展现工会积极饱满、真心实意服务职工的人文情怀以及“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这一主旨。

  导演王鸿飞介绍,主创团队中大多数是文工团职工和高校教职人员,可以说是“娘家人”拍《娘家人》,“几乎不用演,真情实感在举手投足间自然流淌。”影片在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省内多所高校取景,充分展现校园文化底蕴、美丽风光的同时,还“就地取材”吸引了上千名高校学生担任群众演员。

  在2012年省教育工会开展的“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大型调研活动中,到岗不久的李逸凡听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也让她对工会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工会不是‘边缘部门’,也不只是搞搞文体活动,而是要切实以职工所盼所需为中心,成为职工的‘活力家园’和‘暖心驿站’。”

  在她看来,工会干部是一个将平凡与感动、琐碎与伟大融为一身的“特殊”岗位,也因此,“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无奈与苦衷。比如,为了“大家”而忽视了“小家”——萨日娜饰演的白雪是一位单身母亲,终日为工会7000人的大事小情奔波,与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女儿林夕冲突不断,最终,她用一份“迟到”的生日礼物“敲”开了女儿的心门。今天现场播放片花时,孩子的那句“我永远是你心里的7001位”,也让在座来自各所高校的工会代表泪光闪闪。

  “一张笑脸、一副热心肠、一本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接到创作任务,拿着原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柴志明创作的原创故事,全总文工团青年编剧龙飞也开始在心里给工会主席“画像”。但看了他的初稿,导演、编审等纷纷认为“不太像”。从去年秋天开始,《娘家人》编创人员重新走访省内十余所高校,采撷了数百个来自一线基层的真实故事,晚上回到位于保俶路上的省教育工会楼上的小旅馆,再将这些吉光片羽拼接、糅合成全新的电影语言……如此这般,易稿十余次,影片定位也从最初的“喜剧”变成了今天呈现的“半纪实”。

  台上,李逸凡述说着《娘家人》筹拍过程中的不易和曲折,激动得几度落泪;台下,制片人之一、浙江传媒学院工会主席谢薇薇也悄悄擦起了眼镜片。自电影4月16日开机以来,身为片场统筹的她一直处于焦虑、担心、疲惫中,但今天回望,还是要先说感谢:“剧组联系场地、服装、道具,几乎都是一路绿灯,在省教育工会和各高校工会的积极配合下,全体演职人员辛勤工作,这25天来涌现的感人场景,几乎可以再拍一部电影。”

  与李逸凡、谢薇薇一样,影片主演之一、浙江传媒学院退休教师秦裕乡也要感谢“娘家人”:“16年前,我上完退休前的‘最后一课’,默默目送学生们离开教室;但《娘家人》为我饰演的角色举行了一场“荣休仪式”,那一刻,我——而不是电影中的角色,激动得落泪了。”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娘家人》演绎“暖心驿站” 2015-05-11 3876789 2 2015年05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