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战争与和平·战事

英法绥靖政策纵容 纳粹德国横行欧洲

纳粹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在东方,一支陈旧得无法救药的军队,为一支应用新技术的小坦克部队加上占优势的空军所瓦解;在西方,一支动作迟缓的军队,却不能及早施展任何有效的压力。”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力量发展不平衡,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明显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停滞局面。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并逐渐形成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在欧洲,德国从1933年希特勒获得独裁权力后疯狂进行扩军备战。1936年德国出兵莱茵河军事区,并伙同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8年至1939年德国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6年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1939年又占领阿尔巴尼亚。

  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即三国轴心。而此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企图通过局部的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和巩固本国的既得利益,甚至力图把战火引向苏联。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被迫割让大片土地,但泽被划归波兰辟为自由市,通往波罗的海的“波兰走廊”将原本连成一片的德国领土分成了两块,位于“走廊”之东的东普鲁士成了远离德国本土的“孤岛”。德国人对失去但泽和“走廊”地区一直耿耿于怀。希特勒上台后便发誓要报这一箭之仇。

  捷克境内有300万日耳曼人,大多居住在苏台德区。1938年4月,苏台德区日耳曼人党举行代表大会,提出把苏台德区从捷克分裂出去的“自治”纲领。希特勒以此为由,在德捷边境集结兵力,以战争相威胁,酿成所谓“五月危机”。

  英、法两国经过紧急磋商,决定满足希特勒的要求,压迫捷克割让苏台德区给德国。1938年9月22日,英国首相张伯伦飞往德国,在戈德斯堡与希特勒会谈。不料希特勒并不买账,又提出将捷境内其他讲德语的地区统统划归德国,并对归并领土实行军事占领,限定1938年10月1日以前解决问题。紧接着,希特勒宣布从9月28日起实行德军总动员,命令部队在1938年9月30日以前作好战争准备。

  英、法政府被希特勒的战争叫嚣吓破了胆。1938年9月29日,张伯伦在半个月内第三次飞往德国,同法国总理达拉第、希特勒以及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一起,在慕尼黑举行会议。会议从29日12时45分开始,至次日凌晨1时半正式签署了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直到这时,一直在隔壁房间里等候的捷克斯洛伐克的两名代表才被带进会议厅,告之协定的内容。捷政府被迫接受了《慕尼黑协定》。

  1938年10月1日,德军开始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其他住有日耳曼人的地区。1939年3月,斯洛伐克地区分裂主义者蒂索按照希特勒的旨意,宣布斯洛伐克“独立”,要求德国“保护”。3月15日,德军开进布拉格,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为了解除进攻西欧的后顾之忧,补充军事经济资源和建立进攻苏联的前进基地,英法在中欧的主要盟国波兰成为了首要目标。

  1939年3月21日,德国向波兰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割让但泽(格但斯克),有权在“波兰走廊”修筑公路、铁路,但被波兰拒绝。3月21日,英法正式结成军事同盟,并于31日给予波兰安全保证。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军轰炸机群呼啸着向波兰境内飞去,目标是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约1小时后,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发起了全线进攻。同时,停泊在但泽港外伪装友好访问的德国战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号也突然向波军基地开炮。波军猝不及防,部队陷入一片混乱。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很快突破了波军防线。

  9月3日上午9时,英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在上午11时之前,提供停战的保证,否则英国就将向德国宣战。正午时,法国也向德国发出类似的最后通牒,其期限为下午5时。德国对英法两国的最后通牒均置之不理。于是英法两国相继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军突破波军防线后,以每天50公里至60公里的速度向波兰腹地突进。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大进军。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波兰对德军大量使用坦克和航空兵的“闪击战”毫无准备。波军在德军高速度大纵深的推进下,不是被歼灭就是被分割包围,成为孤军,抵抗迅速土崩瓦解。

  英法虽然在西线陈兵百万,却按兵不动,宣而不战。英国军事史家富勒写道:“当波兰正被消灭之时,西线也正发生着一场令人惊奇的冲突。它很快就被称为‘奇怪的战争’,而更好的名称是‘静坐战’。”

  1939年9月25日,德军开始向华沙外围的要塞、据点及重要补给中心进行炮击。随后,德第8集团军开始向华沙发起攻击。1939年9月28日,华沙守军司令向德第8集团军司令布拉斯科维兹上将正式签署了投降书。1939年10月2日,最后一个城市格丁尼亚停止抵抗。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一个战役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

  在这次战役中,德军首次成功地实施“闪击战”,显示了坦克兵团在航空兵协同下实施大纵深快速突击的威力,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据新华社、央视)


浙江日报 战争与和平·战事 00010 纳粹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2015-05-08 浙江日报2015-05-0800010;浙江日报2015-05-0800013 2 2015年05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