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通讯诈骗又有升级版——

“领导”来电话,当心中招

  本报讯 (记者 翁浩浩 通讯员 徐佳 徐卫君) “小王,你明早到我办公室来一趟。”“你身上有钱吗?我有急用,赶紧借我点,打我卡里!”……当遇上“领导”电话借钱,你会照办吗?

  今年以来,通讯诈骗的升级版——“我是你领导”电话诈骗案在全省各地频发。记者了解到,4月15日至21日,杭州市共发生冒充领导以借钱为由实施诈骗案件41起,占通讯诈骗案件总量的35.7%,涉案金额达88万余元。今年1月至4月,温州龙湾警方共接到报案23起,涉案总金额50余万元;开化警方接到报案5起,仅4月就发生两起,涉案金额31万余元。

  近日,开化某村村干部程某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镇党委胡书记,并精准地报出程某的名字。

  程某还没缓过神,对方接着说:“我在办公室陪上面来的领导,有领导向我借钱,但我走不开,你帮我转账6万元到一个信用社账户,下午我就把钱还你。”平时工作中,程某多次与胡书记接触,而且对方讲话口音跟胡书记很像,他便信以为真,马上去信用社汇了6万元。

  第二天下午,由于没接到还钱电话,程某鼓起勇气找到胡书记。谁知胡书记一头雾水,他才恍然大悟,马上给那个“胡书记”打电话,发现对方已关机。

  面对领导,绝大多数人会肃然起敬。有些人正是利用这种心态,干起了罪恶的勾当。

  记者了解到,这类通讯诈骗的流程基本是这样的:第一步,骗子会开门见山,亲切称呼当事人的姓名,让当事人放松警惕。第二步,抛出一句“我是领导啊”,企图浑水摸鱼。不少人出于对领导的敬畏,往往直呼×局长或×主任。骗子顺势应和,心中窃喜;第三步,通过打官腔、摆架子,强势向当事人借钱,借钱的理由多种多样,有“在外面吃饭钱不够”,并主动承诺“当天就会归还”。

  如果耐心接听完“三部曲”,当事人很有可能就落入陷阱。

  “诈骗者打的是心理战,抓住下属对领导的敬畏、不好意思过多核实身份的心理,更易取得受害人的信任,方法更简单方便,且诈骗金额往往较大。”警方表示,容易上当的人员包括新来的员工,或者刚好有新领导的单位员工等。

  警方提醒,当遭遇各类可疑状况时,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核实,谨防上当受骗。同时,骗子来电时,不少是直呼受害人的名字,显然事先已得到受害人的身份信息。因此,公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尽量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谨防被不法分子利用。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领导”来电话,当心中招 2015-05-07 3870121 2 2015年05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