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走进抗战名城台儿庄——

满墙弹孔,仍在无声诉说

  本报记者 何鑫 陈伟斌 何苏鸣 张丽

  台儿庄 我的家

  当年一场血战 从此名扬天下

  爹说 子弹打穿咱墙上的砖

  娘说 炮弹掀翻咱房上的瓦

  好一场厮杀

  千百个好男儿

  将强敌歼灭在咱的屋檐下

  ——乔羽《台儿庄小唱》

  我国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参观完台儿庄大战遗址后,激情写下了《台儿庄小唱》,真实再现了台儿庄“无墙不饮弹,无土不沃血”、中华铁血男儿奋勇杀贼寇的悲壮场景。

  台儿庄,隶属于山东省枣庄市,毗邻江苏徐州。从枣庄高铁站到台儿庄,搭乘快速公交需要一个半小时。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地——台儿庄古城就在城中心,这里是世界上二战遗存最多的地方。京杭大运河,就从城中穿过,因此,台儿庄古城也享有“中国运河文化史上的活化石”的名号。

  “台儿庄那会就是个小镇,仗打起来的时候,我还很小,只有5岁。”在台儿庄古城门口的桥上,我们偶遇了81岁的李敬善老人,他正在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耐心讲述着儿时对这场战争的记忆。

  77年前的春天,中国军队与日军在台儿庄展开了前所未有的鏖战。李宗仁指挥10万大军浴血奋战20多个日夜,取得了歼灭日军两个精锐支队、1万余人的辉煌战果,是抗战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1938年春的台儿庄战役,堪称整个抗日战争的转折点。而台儿庄,也被称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跟随着李敬善老人,我们走进古城。脚步轻,却沉重,脚下占地40亩的古城就是当时战争的主要发生地。“要开战的时候,镇上的驻军师长池峰城和他的部下,挨家挨户地动员老百姓赶紧离开。听说日本军队见人就杀,老百姓就开始往城外跑。”李敬善老人说,算上亲友,他家一共40多口人,带着些茶叶、糖等货物上路,因为当时钱不流通,准备拿这些东西在路上换口吃的。“但是老百姓恋家,一路走走停停。一听枪炮声停了,就往回走;又响起来了,再往前走。十多天时间,才断断续续走了百多里地。”说起曾经的逃难经历,李敬善老人难掩对曾经家园的深深留恋。

  经过台儿庄一战,整个城市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到处是尸体,房无完房。古城内仅存有义丰恒商号、仁寿堂药店、和顺糕点店、汝南堂、李氏故宅等清末民初的建筑11栋。“我家老房子,就是义丰恒商号。”李敬善老人带着我们到他原先居住的地方参观。我们看到,在义丰恒商号南楼的墙面上,密密麻麻的弹孔从上到下布满,这一个个弹孔,无声诉说着那场战争的惨烈——

  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台儿庄全体守城官兵抱着宁死不失一寸阵地的决心。到处可见赤膊、光足的中国军人,挥舞着大刀,冒着枪林弹雨冲入敌阵,喊杀声、枪炮声在台儿庄响成一片……

  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冒着生命危险,用相机记录了这样一个画面:一位中国少年敢死队员在老兵的帮助下,将手榴弹绑在身上。

  “我们是敢死队员。敢死队员就是要以死报国!”为了击退反复攻城的日军,57名敢死队战士绑着手榴弹,手握大刀,与敌人展开肉搏血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杀敌60人,扭转了战况。而敢死队仅剩13人幸存。“都是血肉之躯,哪有不怕死的。但这些战士在国家安危与个人性命之间,毫不犹豫选择了国家。”说起敢死队,李敬善老人眼泛泪光,“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的生存。”

  “你们知道那会的仗打得有多凶吗?死了多少人吗?”李敬善老人说,仗打完的头几年,在土里随便扒拉扒拉,就能扒拉出很多子弹壳、炮弹壳;那时候房屋墙根下的土层都是绛紫色的,一下雨,就变成了血红色。“原来,那就是血水,土壤都被打仗那会的血水浸透了。说血流成河,一点都不夸张。”1951年,台儿庄建了一所中学。“我是第一届学生。那时候连个土操场都没有,我们学生就去挖土填。但随便挖两锹,就能看到白骨。”

  如今的台儿庄古城,游人如织。像李敬善这样的战争亲历者、幸存者在渐渐老去。虽然早已不住在古城里,但李敬善老人说,他每天都要到古城里走一走、看一看,碰上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或者是外地游客,就会情不自禁地讲起以前的事。“我希望大家永远记得战争带来的伤害,希望你们永远不要经历我经历过的,珍惜现在的日子,好好生活。”

  离开的时候,李敬善老人一路送我们,直到上车。握手告别时,他的手苍老却有力,我们仿佛感受到一种使命的移交与承接。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满墙弹孔,仍在无声诉说 2015-05-06 3852959 2 2015年05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