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动动手指做慈善

当公益遇到众筹

  本报记者 吕玥

  一种名为公益众筹的模式,开始发端于网络平台。只要动动手指,人人都可以成为公益的发起者和参与者。不过,这种依靠虚拟空间的公益筹资模式,是否和看上去一样美呢?

  首次试水广募款

  今年3月底,宁波天一青年读书会在微信公众号晒出了众筹愿望——希望筹措到1.5万元资金,用于支持甬城青年读书计划的开展。这也是这个宁波本土草根组织首次试水公益众筹。

  80后邵娴静是天一读书会项目负责人之一,也是这次众筹的实际操作者。她告诉记者,和以往的网络捐款不同,公益众筹一般有时间、目标限制,还有一个“回报”的概念。如果项目筹资失败,那么已获资金全部退还支持者。

  这次活动他们选择国内知名众筹网站——众筹网作为第三方,从3月24日上线开始,预定时间为20天,目标为这个项目所需经费的30%,即1.5万元。筹资套餐从50元到10000元不等,根据不同的支持力度,捐赠人有获得专属明信片、参加青年圆桌会等相应回报。

  截至4月13日下午该项目下线,天一读书会共筹集到资金17020元。共有来自北京、上海、云南、浙江等地532名网友,用自己“看得见”的点滴支持,帮助这支草根团队超额完成了筹款目标。

  “这是对我们这个公益组织的一种信任。”对于这样的结果,作为读书会的支持方,共青团海曙区委副书记林锦惊喜地说:“这些资助绝大部分来自读书会遍布各地的网友,他们以‘公益’为纽带,在网上建起了一种社会信任,也为草根组织做好公益项目提供了新的思路。”

  公益运行更透明

  当公益遇到众筹,优点显而易见。

  年轻化,低门槛,交互性强,这些是贴在公益众筹上的标签。根据《2014年中国公益众筹研究报告》,过去一年中国公益众筹市场规模达到1272万元,发起人70%以上都是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80后、90后。

  新浪网去年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56.3%的网友愿意成为公益众筹的支持者;58.8%的网友愿意通过众筹模式将自己的公益创意变成现实,认为“这种方式比到处找人赞助少一些心理压力,还有宣传效应。”

  这几乎触及很多草根公益组织的痛点。邵娴静坦言,成立两年多来,读书会一直在为钱发愁。邀请嘉宾的住宿交通费用,场地的租金,都要绞尽脑汁解决,有时候甚至自掏腰包。

  根据调查,多数公益组织反映,资金不足是威胁他们生存发展的最大难题。而众筹模式无疑降低了公益参与的门槛,给许多仍处于孵化阶段的草根组织打开了一扇希望的窗。

  “众筹对公益机构的能力也有提升作用。” 知名公益咨询机构——瑞森德筹款研究中心副总监曹亦平表示,众筹平台有益于对项目的筛选和指导,而且,对公益组织和项目的信息披露提出更高要求,可以推动公益行业的透明、规范。

  潜在风险需正视

  然而,公益众筹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公益众筹发起门槛较低,对发起人的资格认定较宽松,项目可能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支持者把钱打到平台账户上,由平台再打给发起人,这一流程存在的风险漏洞,在法律上还属于灰色地带。其实,整个众筹行业都面临这样的难题和风险。

  省内知名公益人士、滴水公益负责人大北表示,《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全国性公募基金会需在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下登记管理,而我国在互联网上开展公募尚无明确的定义界限,要特别重视相关发起主体的资质和由此带来的风险。

  同时,发起人是否真的能把资金用到项目上,也是一个潜在的风险。在公益圈里“混”了3年的邵娴静坦言,因为投入资金少,很多人参与公益众筹,并不过问资金去向,而有些公益组织也不主动公开,如果出现风险案例,会对整个行业发展带来影响。

  据调查,对于一个众筹项目什么环节最重要,76.9%的网友认为是项目的监督机制以及项目执行的透明化,公益项目的资金使用应该比其他类别的项目更谨慎。

  “我们希望公益众筹的市场是开放的,也希望政府部门在社会组织筹资形式上能有更加合理的监管方式。”大北表示。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当公益遇到众筹 2015-05-06 3871666 2 2015年05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