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我为祖国找宝藏

——记省第七地质大队庆元县荷地稀土项目组

  本报记者 翁浩浩

  通讯员 史冬梅 金重

  迎着朝阳上山,披着月光下山,还要背负近100公斤重的样品。在庆元县荷地至岭头一带的深山中,省第七地质大队庆元县荷地稀土项目组负责人樊锡银和队员们,早已习惯这样枯燥而繁重的工作状态。在他们看来,荒芜的深山老林,充满未知的惊喜。这种惊喜,促使他们孜孜不倦地在这里寻找珍贵的矿藏。

  作为“全国工人先锋号”,项目组的地质队员们秉承“找矿报国、服务社会、富民强队”的七大队宗旨,常年扎根海拔800至1400米的庆元山区进行地质勘探。目前,项目组发现了多个稀土矿体,且见矿率及品位较好,可供详查的矿产地超过两处。

  项目组负责人樊锡银是七大队的副总工程师。今年51岁的他,坚持和年轻地质队员一起爬山。在一次野外工作时,他突然面色苍白,整个人直不起腰。队员们赶紧把他送往医院。经检查,医生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建议他不要再登山勘查。可刚出医院大门,他就继续和队员们一起出野外。“这是省重点基金勘查项目,我绝不能因为自己耽误了项目。”他认真地说。

  在樊锡银的感染下,项目组成员个个讲奉献、敢担当。队员郭邦海是一名预备党员,是项目组技术骨干。去年11月,他做了父亲,但来不及多看女儿几眼,就返回野外一线。“作为地质队员,一辈子能有几次机会参与重大矿产的勘查,没什么好犹豫的,就一个字:干!”他暗暗定下目标:争取使荷地稀土项目成为我省首个具有工业意义的大型稀土矿床。

  队员刘天涯在城市成长,家境殷实。虽然父母给他安排了待遇优厚而相对轻松的工作,但他执拗地选择了地质勘查。在一次取样施工过程中,他被虫子咬了,身上起了很多包,又痒又疼,膝盖以下小腿部位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溃烂疮孔。由于任务重、时间紧,小伙子咬牙坚持。在同事的一再要求下他才去看医生,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才渐渐康复。

  为减少勘查工作对环境和植被的破坏,项目组放弃了效益较好但对环境影响较大的重型设备钻探方式,改为绿色环保的手工取样钻施工,但他们还是仅仅用了6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年的野外勘查工作。2014年,项目组完成取样钻有效孔349个、浅井81个。

  目前,项目组已经比较系统地收集到工作区内的第一手野外地质资料,并通过对比,初步总结出了区域成矿规律,并完成了项目的普查设计编写工作及矿区近100平方公里1∶10000地质测量。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1 我为祖国找宝藏 2015-04-30 3865727 2 2015年04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