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新闻时评

为民告官开辟制度通道

  行诉法司法解释出台,民告官进入2.0时代。这既是法制的胜利,也是法治的进步,更是公众权利保障的必然选择

为民告官开辟制度通道

  唐 伟

  最高人民法院27日在北京发布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此举被视为中国民告官进入2.0时代。

  “民告官”是行政诉讼或行政官司的俗称,既是官民矛盾的化解机制,也是约束权力行为保障权利的有效手段。自1989年首部《行政诉讼法》实施以后,“民告官”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然而该法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如一些基本的原则和制度缺失,对行政诉权的限制过于严格,诉讼管辖规定不合理等,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此,有人将其总结为“五难”——立案难、见官难、取证难、判决难、执行难。

  难在何处,数据可以说明一切,2014年,北京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的一项调研显示:近三年,北京行政诉讼立案率连续下降,在平均立案率仅30%左右的情况下,一审行政机关败诉的仅10%左右,这与庞大的行政纠纷数量形成鲜明对比。虽然我国行政纠纷数量平均在400万至600万件之间,但行政诉讼案件数量却只有10万件左右,大量的行政纠纷游离于法定解决途径之外,导致大量上访案件发生。

  有鉴于此,2014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制定二十多年来首次完成“大修”的行政诉讼法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和新法相衔接的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同日也将施行。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共27条,突出以立案登记制来破解“立案难”,以有关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破解了“见官难”,以“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行政协议,一并审理民事争议,一并审查规范性文件,判决方式,有限再审以及新旧法衔接”等具体规定,来破解“取证难、判决难、执行难”。

  行诉法司法解释出台,民告官进入2.0时代,公众的正常诉讼渠道更加畅通,冤假错案的发生率将得到降低。并且,因为司法路径不通,权利得不到保护而引发的上访,也将从根本上得到预防。更重要的是,此举对实现依法行政,把权力关进笼子,推进依法治国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从某种程度讲,这既是法制的胜利,也是法治的进步,更是公众权利保障的必然选择。

  不过徒法无以自行。有了法律的进步,并不代表着已然实现法治。从现实层面来看,一部良法的执行与落实,还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与挑战,尤其是在行政干扰司法依然存在,“红头文件”大于“法院判决”的语境下,以法治的思维发挥司法在约束权力方面的作用,综合推进依法治国并强化对权力的约束,为“民告官”创造一个公平而有序的外部环境,才能真正达到保障权利的目的。

  ■我来打酱油

  @雨中禾:一个法治化的国家如果不能保持司法通道的畅通,依法治国只能是一句空谈。民不分贵贱,权不论大小,位不论高低,政府对所有人一律平等,国民与政府之间的对话也应以法律为准绳。

  @fkmyou:民告官最大的难题,就是“只见民,不见官”,就像一场比赛,连对手的身影都看不见,何来的胜利?所以,程序进入2.0时代,还远远不够,必须让执行、监管都进入2.0时代,民告官这台“机器”才能运转得更加欢快!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3 为民告官开辟制度通道 2015-04-29 浙江日报2015-04-2900024;3863977 2 2015年04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