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美丽乡村·走读

厨房革新,时代的足印

  金华 厉守龙

  最近,随着新家所在的小区管道燃气的开通,我家的厨房也用上了居民们翘首以盼的管道燃气。望着那跳跃着的淡蓝色火焰,又勾起了我绵长的回忆。

  儿时,我老家土木结构的厨房里,靠墙旮旯是用浆砖砌成的几个大小不一的柴灶,大的用来煮猪食、中的用来烧饭烧粥,小的用来炒菜。因为自己是长子,常要利用课后、假日帮大人烧饭,所以,对柴灶的弊端,很有了解。如,平时烧火做饭,一旦柴草不够燥时,总是会燃一把灭一把,用火筒去吹,被烟熏得泪流满面,呛得直打咳是常事,倘一不留神,还会被火苗烧着头发。早先的柴灶特耗柴草,被村人戏谑为“老虎灶”。后改建成省柴灶,但终究还是离不开柴禾。

  到了80年代初,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制,农民生活有了好转,我家也像许多人家一样,购进了煤炉。那时的煤价并不贵,又有人按时把煤球(后改成煤饼)运送到家,同时,还可免去砍柴割草之累和烧火烟熏之苦。但烧煤也有负的一面,气味耐闻,有空气污染等,故此时的炊具,我家是以烧煤为主,同时不放弃烧柴。

  80年代末90年代初,农村照明用电充足,还拉进了生活用电专线,我家也不例外地与老家人一样,又一次进行了厨房改造,让电饭煲、电炒锅、电磁炉等登台“唱主角”。其热量大、无污染,深受大家喜爱。但美中不足的是,不太好掌控热量的大小,容易把食物煮焦,二则用电价格不菲。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发生了亘古未有的剧变。农人的钱包日鼓,也懂得了享受,于是,顺理成章地对炊具进行了第三次改造。那种电子点火、火力威猛、大小随调、火质纯净、使用方便的液化气炊具,以前只是城里有钱人的“专利”,突然之间,也普遍落户到寻常农户家,当然包括我家。虽然罐装液化气比烧煤用电更贵,但老家人还是乐于使用它。当然,不排除其他炊具的有机使用。

  因为我几年前在城区买了房,所以,这次我家只是比老家人捷足先登了一步——用上了管道燃气。一根天然气管道直接通进厨房,阀门一开,火苗呼之即出,省却了煤气未用完便得联系的麻烦,也不用再为沉重的煤气罐上下楼而犯愁,更有好消息传来,现在暂时使用的是管道煤气,很快全市将引进天然气,而天然气的价格还要便宜好多哩。

  从烧柴到用煤炉,是一大进步;从煤炉到用电到罐装液化气,又是一次提升;从笨重的液化气瓶到方便、快捷的天然气,则是厨房的又一次革新。谁敢说今后没有更先进的灶具呢?而每一次革新,绝非仅仅是新旧炊具的交替,它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我们时代前进的足印。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走读 00022 厨房革新,时代的足印 2015-04-28 3842407 2 2015年04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