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新浙商

引进自动化生产线 实施废水深度处理

北仑电镀业转出新天地

  报道组 陆素 金旭孟

  记者 杨军雄

  本报讯 日前,在位于浙江宁波北仑江南电镀集聚园区的梅山电镀厂仓库里,四五个工人正在抓紧把一个个检测合格的汽车排气尾管配件装进木箱,准备从宁波港运往丹麦。“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和北仑其他电镀企业一样,进入了奔驰、宝马等国际大牌全球采购链中。”梅山电镀厂厂长李军波自豪地告诉记者,“在改造前,这样高端产品的订单,我们想也不敢想。”

  这个改变来自于当地对电镀行业的整治。有着工业“化妆师”之称的电镀行业,在现代工业中应用广泛,可以提高产品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及增进美观等。北仑电镀行业产值12亿元左右。不过粗放的发展模式也给当地带来了沉重环境包袱。为此,北仑壮士断腕,重拳出击推动电镀行业转型升级,按照相对集中、厂房重建、总量控制、淘汰手工线、架空设备、废水深度处理和一半中水回用的要求,力促电镀行业率先完成蜕变。

  经过5年努力,通过关停淘汰、搬迁入园和规范提升等措施,最终保留并形成了26家规模化电镀企业,并全部搬进小港红联、新碶算山两个新建成的电镀园区。电镀总槽数由原来的1055只下降至880只,手工电镀生产线由177条减少至19条,自动生产线则由原来的36条增加至121条,所有的废水都纳入污水处理厂经过深度处理,按国家标准排放。

  整治让北仑电镀行业发生了降耗增值的“化学反应”。新工艺使得工人数量减少一半,生产能耗、物耗下降了近30%;同时,新工艺使生产效率提高2至3倍,污染物排放进一步规范。

  走进北仑梅山电镀厂的电镀车间,记者看到,金属配件整齐划一地挂在不断流动的生产线上,从车间的这一头匀速走到另一头。短短几十米,它们就能完成一次“闪亮变身”。五六名工人分布在车间的各个角落,时刻观察着自动化生产设备上不断变化的数字,把关每批产品质量。该厂还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对所有电镀环节均设置架空层,车间全部浇注环氧树脂地坪,彻底杜绝了污染液渗漏。

  “以前,这些操作工序都是手工完成的,一个车间原来20多个人,还不得闲,车间里气味刺鼻。”企业员工何晓华告诉记者,“现在,整个流水线加工都是机器完成的,车间里几乎没味道,我们工作还轻松多了。”

  而作为北仑区电镀行业整改的“样板工程”,北仑电镀厂先后投入近6000万元,新增了29条自动生产线,并和附近6家电镀企业共同出资近千万元建造了废水、废气处理站,把废水废气处理的工艺交由更为专业的第三方环保机构代为打理,提高中水回用率。

  整治提升后的电镀企业有了打开国际市场的“金名片”。企业从加工小五金件“华丽转身”进军高端汽配市场。“老外最看重企业的生产实力和环保情况,因为这决定着企业的供货能力、产品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北仑区环保局污控科副科长李红新说,目前,几乎每家北仑电镀企业已经与博世、三菱、奥迪、大众、宝马、奔驰、丰田等众多品牌“结缘”,涉及汽车配件、卫浴、五金等领域。

  这也让企业从被动正变为主动升级,实施机器换人,减排降耗。“其实,最初整改的时候,我们也犹豫过。因为当时预算要投入4500万元,而那个时候我们厂的年产值也就3000多万元,按每年10%的利润算的话,就是要花15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北仑电镀厂副厂长张君成说。可事实证明,改造后的北仑电镀厂年产值从原来的3000多万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6000多万元,生产总值虽然成倍增长,可与之相对应的企业废水排放量,却从原来的9.6万吨减少到了2014年的7.2万吨。

  目前,整个北仑电镀行业不愁订单,企业少了,产值却增加,两个电镀中心产值实现翻番,年总产值已经超20多亿元,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浙江日报 经济·新浙商 00010 北仑电镀业转出新天地 2015-04-23 3855836 2 2015年04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