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魂聚气润心田
——温州文化礼堂建设纪事
本报记者 徐月萍 陈小向 徐齐
从瓯江之滨到楠溪江畔,从雁荡山下到括苍山麓,文化春风吹拂瓯越大地,599座文化礼堂在温州各地开花,正悄然改变着城乡居民的精神生活。
把文化礼堂建成群众的精神家园,温州集聚政府和社会力量,统一谋划,在财政和政策上鼎力支持,引入民间力量,让文化礼堂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和巩固基层群众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阵地。
文化如水,浸润心田;文化如根,凝魂聚气。如今,各具特色的温州文化礼堂让群众“心有所寄”。
一村一品 精彩纷呈
温州在每个文化礼堂都设有一个干事团,由一名政治素质强、德高望重、懂文化、会管理的村民担任总干事,负责文化礼堂日常运转。还配设了由村民担任的“八大员”,即时政宣讲员、文体辅导员、文明督导员、科普指导员、文史保管员、法制协理员、舆情信息员、网络宣传员。
瑞安湖岭镇溪坦村文化礼堂活动丰富是出了名的。宣讲形势政策、乡风评议、祈福迎新、祭祀寻根、环境保护宣传……文化礼堂门口告示牌显示,今年的活动,已经排到12月底,可谓月月有主题,天天有人气。
文化礼堂总干事张成权跟其他干事一起把文化礼堂搞得有声有色。在文化礼堂走一遍,几乎可以完整了解溪坦的风俗传统、历史名人,以及本村最大的特色:作为“中国工艺品之乡”,这里有大量手工艺人。
正在梅源书画室作画的何权益老人,曾在村画帘厂工作,他以前在竹帘上描绘的作品远销海外。如今文化礼堂建成后,他天天来作画。“纸、笔、墨都免费使用,还可以聊天、切磋交流。”何权益说,文化礼堂真是建到村民心坎上了。画室里的年轻人拍手赞成,“在这里还能学到一门手艺。”
一村一特色,一堂一品味。离溪坦不远的贾岙村,是远近闻名的诸葛后裔村,文化礼堂自然处处体现诸葛元素。总干事诸葛泽烜说:“我们还专门成立诸葛文化研究会,挖掘历史,大大增强村民的自豪感。”
礼堂门口的一棵千年银杏树下的空地也成为村民的课堂,每个月定期举办的“百家讲坛”,时政宣讲员等“八大员”干事围绕家风村训展开讲课。溪水旁,古树下,农村文化正焕发出生生不息的新活力。
根据温州市委宣传部的统计,今年一季度,温州各地文化礼堂上报活动总数达7800场,平均每天有80多场。全市有599名总干事,4792名“八大员”干事,以及898名乡镇党委宣传委员担任的文化大使,为文化礼堂的活动出智出力。
自建自管 凝心聚力
“为了永远铭记和感恩这块土地,让我们走进文化礼堂,走进这记录我们生存、奋进和升华的精神家园。”坐落于文成县深山里的东方村文化长廊里的这句话,奠定了文化礼堂作为村民精神家园的基调。
当文成试点建设文化礼堂的时候,峃口镇东方村党委书记翁宗创发现一直在等待的机会来了。这几年东方村先后开展“五水共治”、“四边三化”整治,环境逐渐向好,但需要一个可以把村民凝聚起来的“催化剂”。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一定要争取到文化礼堂建设试点。”跟同族的翁氏兄弟一商量,大家纷纷举手赞同。常年在外做公路建设的翁阳和翁宗创意见一致:这是东方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的重要契机,也是带动东方村经济发展的机遇。
先富不忘乡土。在翁阳的带领下,翁氏家族凑集50多万元,翁阳还让刚大学毕业的儿子回到村里,一起为东方村的文化礼堂建设出谋划策。其他村民也不甘落后,最终,全村自筹资金100多万元。
文化礼堂建成后,自主管理更让人看到了温州人蓬勃向上的精气神。在山的另一边,黄坦镇培头村文化礼堂挤满了人,一些村民在练习唢呐,另一些在排练舞蹈,还有一些老人聚在一起讨论准备事项,大家在总干事钟维禄的带领下,积极投入“三月三”畲乡文化节的表演筹备中。
文化礼堂全部由村民自主管理,融入生活,更接地气。除了拿出自家老古董建成畲族特色文物陈列室,许多村民志愿参与管理,从开门、关门到打扫卫生,以及组织、策划、参与活动,大家都积极参加。
“我们都是自编、自导、自演。”专门研究畲族文化的钟维禄笑着说,除了上面送下乡的活动,其他活动都是村民自己组织的,活动经费全部来自村文化礼堂公益基金。
近两年,据温州市委宣传部不完全统计,温州市文化礼堂社会筹资捐助金额近1.9亿元。
家风村训 以文化人
“文化礼堂不是一个空盒子,整个村的历史、文化、情感都凝聚在里面。”曾是乐清市雁荡镇党委宣传委员的陈霞回忆起建设松垟村和靖底施村文化礼堂的过程,仍然很兴奋。
靖底施村党委书记莫光前告诉记者,通过礼堂春晚排演、平时活动接触,“村民们都变得团结了,和气了很多。”讲文明成为新风尚。58岁的村民韩加德告诉记者:“现在大家看戏等活动多,心里没距离。” 26岁的施陈标也由一个爱赌博、喜欢瞎逛的年轻人变成文化礼堂的志愿者,有空就来帮忙修理电脑,管理礼堂。
温州将宗祠改建为文化礼堂,弘扬家风村训。靖底施村文化礼堂也是由宗祠改建而来,礼堂里“忠、孝、信”等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墙上还有村规民约、革命先烈的红色事迹展示,潜移默化地教化民心。不少农村宗族从比气派、比奢华,转变为比文化、比风气,这也是温州推进文化礼堂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为了充分挖掘文化礼堂的服务功能,距靖底施村5公里的松垟村在文化礼堂专门建成一个村民服务中心,帮助村民解决日常碰到的问题,比如帮办事村民讲解流程、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中心还有“微心愿”墙,让村民表达心愿、说出心声,增强了全村互助互帮的文明风气。
据统计,2014年,温州全市文化礼堂开展理论政策宣讲7000余场,道德和礼仪活动1296场,志愿活动3355次,成为村民们了解国家大事、学习文明礼仪、了解乡村历史和家风村训的重要窗口。诚如温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所言,“文化礼堂是其外在形式,精神家园才是其内在本质”。
随着文化礼堂建设的不断延伸和深入,越来越多形神兼具、富有生命力的精神家园正在温州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越来越多的人们身有所栖、心有所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