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青年返乡创业,领衔农村电商发展
乡间土货 网上热销
见习记者 翁云骞
通讯员 李玲 方才军
本报讯 这两年,“大数据”概念挺时髦。可什么是“大数据”?跟普通老百姓又有什么关系?在淳安县采访途中,记者遇到了一个农村电商创业团队,他们的秘密武器正是“大数据”。
“举一个比较现实的例子,近些年,冬笋价格一波三折,农民收益得不到保障,如何解决冬笋价格波动问题?这就需要利用到‘大数据’。”在淳安大墅镇枫林北路一幢普通的沿街写字楼里,31岁的郑文告诉记者。
郑文是金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春节期间,他的团队在公司的电商平台——“金农商城”上推出了一批特色年货。可是,什么产品在目前的市场上最受欢迎?又该如何制定有针对性的销售策略?
“所有这些,其实都有赖于对‘大数据’的分析。”郑文笑着介绍,“比如,这批网销的冬笋主要卖往哪几个城市,或者平台上的高山蔬菜主要来源于哪几个基地,都能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分析,生成农产品流通方案,从而掌握千岛湖农产品在产地和市场的流转规律,进而合理配置资源,提升经济效益。”
郑文是土生土长的淳安人。大学毕业后,在杭州一家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企业工作的他,凭借踏实和努力,短短几年工夫,就打拼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不过,郑文的心里一直有个解不开的“疙瘩”。
“过年回家,我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番薯都烂在地里了,你们有空就自己来挖’、‘种菜很苦啊,一年忙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郑文告诉记者,由于生产、销售模式陈旧,老家的农产品价格常年停留在相对低下的水平。面对风起云涌的信息经济,农民很难掌握主动权,越来越多田地被荒废。可与此同时,城里人却对来自乡野山间的绿色农产品趋之若鹜。
成功有多种途径。为什么不能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帮助家乡做一点有意义的事?郑文希望把从城市里掌握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带回老家,把本来要烂在地里的农产品卖到城里去。
2013年夏天,郑文带着团队回到了家乡淳安。不过,他并没有急于开公司,而是花了几乎一整年时间上山下乡,寻找他心目中理想的产品——那些富有千岛湖地方特色的,同时有可能标准化、能包装成网货的农产品。
在安阳乡一间不起眼的食品厂里,郑文找到了一种美味的手工芝麻糖。试吃之后,他惊喜地发现这正是小时候的味道。“麦芽糖加上芝麻,配方很简单,做法也近乎原始,可味道很特别。这恰是很多城市人推崇的食品个性。”
就是这样的芝麻糖,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在周边一些乡村小店进行售卖,价格不过10元一斤,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
作为本地人,郑文深深地知道老家农产品魅力所在,而他希望做的,就是通过电商实践,将这些产品包装成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网货”,帮助农民致富。
“传统上,农民有一些不太好的理念,总希望可以一次性卖掉所有的产品,比如高山四季豆,我们会建议他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别进行梳理、包装,这在时间和人工方面或许会增加一些成本,但是所产生的附加值,却是非常可观的。”
郑文告诉记者,截至2014年年底,“金农商城”销售总额已达10多万元。2015年,这个数字很可能突破100万元。自去年9月下旬开始试运营以来,已有40余家农民合作社及农业公司与他们开展了商务合作,合作基地辐射全县近一半乡镇。
“其实,我们这两年做好了不赚钱的准备,精耕细作、稳扎稳打,努力丰富产品线,铺设、推广物流、销售渠道。”郑文计划近期邀请一批有经验的电商从业者来淳安给农民们上课。此外,公司还谋划了丰富的线下体验活动。进社区,做分店,参加展会,邀请城里人去淳安的种植基地参观……
产品展示厅、商务洽谈厅、创业会客厅,在这个远离淳安县城、面积不过100平方米的公司里,郑文和同伴们准备大展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