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守望梦里水乡

——绍兴“保卫鉴湖小分队”护湖纪事

  见习记者 陈佳莹 通讯员 杨遇春

  “我们刚在乌龟山这边,你等我划船回来噢。”日前,记者等候在鉴湖越城区段与漓渚江交汇处的岸边古道上,一艘充气艇缓缓向岸边划来。小艇靠岸,只见一位黝黑精干的老人脱下救生衣,轻快地跳下小艇,走上岸来。眼前这位66岁的老人叫陈宝法。如今,他和他的“保卫鉴湖小分队”已享誉绍兴鉴湖一带。

  乌龟山是鉴湖中心一座形似龟甲的小岛,白鹭、夜鹭、水鸭时常悠然栖聚。然而今年春节后,这里的上百只水禽却不见踪影,这让老陈很痛心:“我去看看乌龟山上还有没有人布网抓鸟。”

  “过年时水鸭很紧俏,夜鹭又能卖钱,很多人在周边布下‘天罗地网’,不知道它们是被抓完了,还是被吓跑了,现在没有了,太可惜了。”老陈遗憾地摇了摇头,在岸边的石凳上坐下来,跟记者讲起了小分队的护湖故事。

  老陈苦心守护的鉴湖原名镜湖,一条山阴道,一泓鉴湖水,曾是王羲之、陆游、袁宏道等人的心之所向。然而,去年7月底,澄澈如镜的鉴湖水,忽而变得浑浊,这让从小在鉴湖边长大的老陈忧心如焚。“肯定是有船只在偷排建筑泥浆。”顾不上下雨,老人骑着自行车辗转奔波,向水利、环保、水城办、港航等8个行政执法部门反映问题,最终引起高度关注。

  他的执着劲头,更感动了众多水乡市民。那时起,陈宝法的环保志愿队伍逐渐壮大,许多像他一样生活在鉴湖边的老人陆续加入。老伙计们还给这支队伍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保卫鉴湖小分队”。

  今年82岁的詹顶发,是队里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如今,他和伙伴们坚持沿湖查看水色和能见度,把保护鉴湖水视为己任。

  为了更好地护湖,这些老人还凑钱添置了充气艇、望远镜、强光灯,时而划着船沿湖巡视,时而在岸边用望远镜观察来往船只是否偷排漏排,一有情况就向有关部门反映。“12395是港航举报热线,12369是环保局的,883644**是这个河段河长的……”老陈随口就报出一大串电话号码。从去年7月至今,他的小分队已向各部门反映问题30余次,各局办相关负责人也和他们成了朋友,纷纷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他们,方便他们及时反映问题。

  “我记得最危险的一次,是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老陈回忆道,那晚,打零工回来的他发现对面大桥工地旁有人在偷排泥浆,为看清情况,晚上10时,他约上一名队员,迎着寒风悄悄划向对岸。“看见我们打着灯靠过来,岸边工地上一下子站起来一排人,最后没办法,我们只能远远地观察。”

  像这样的故事,老陈和队友们经历了许多。翻开小分队的一本《鉴湖水色变化一览表》可以看到,从天气状况、水色变化、能见度,再到河道保洁和行政执法行为等,老人们都细心地记录了下来。

  “这大半年来,鉴湖水清了不少,有时还能望见水底的鱼。”鉴湖的水质变好了,这是老陈和队友们最乐见的事。如今,“保卫鉴湖小分队”的职责,还从反映河道偷排问题扩大到保护湖里的水禽、沿岸的老建筑。

  付出终有收获。今年初,老陈和队友们守护的鉴湖河段在绍兴市首届“最美河道”评比中上榜,而这支“保卫鉴湖小分队”也被评为“最美护河人”。

  “打算守护到什么时候?”我们问道。老陈搓了搓手,笑着说:“一辈子都住在鉴湖边,这水要是什么时候再黄了,我还是会去查。鉴湖是我们的母亲河,身为绍兴人,必须保护好她啊!”时至中午,老陈和队友们又坐上小艇,划着船回沿河的家中吃饭。

  在老人们心中,只盼这鉴湖之水如月、如镜般清澈。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守望梦里水乡 2015-04-17 3847589 2 2015年04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