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一位痕迹专家的最后痕迹

——追记好刑警杨铭安

  本报乐清4月16日电

  通讯员 林腾龙 周铎 记者 翁浩浩

  笔挺的警服外套还挂在办公椅上,办公电脑屏幕仍显示着工作记录,桌子上还摆放着不少案卷。然而,它们的主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杨铭安却再也回不来了。

  4月15日晚,乐清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大队副大队长杨铭安因过度劳累突发心肌梗死,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亲人和同事,离开了他终生热爱的公安事业,享年51岁。

  杨铭安的离去很突然,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依旧在忙碌。15日上午,他拿着加班多日草拟的《全市刑事案件现场统勘机制调整方案》,向单位领导作了汇报,并对方案进行讨论和修改。中午12时35分吃好饭后,顾不上午休,他又开始研究温州市公安局刚下发的文件。下午,他和同事整理实验室里的物证,并对上世纪80年代遗留的废弃仪器进行清理,统计去年以来入室盗窃中开锁案件占比。

  直到17时40分许,杨铭安匆匆忙忙下班时,同事们才发现,他的脸色有些难看。事实上,当天他的身体一直不太舒服,胸闷心悸。18时许,杨铭安觉得身体很不舒服,就跟父亲说要到躺椅上休息一会儿。谁也没想到,这一躺,他再也没能醒来。家人赶紧送他去医院。20时许,虽经全力抢救,医生还是宣布了噩耗,留下的是无比悲怆的亲人们。

  杨铭安1983年参加公安工作。30余年来,他一直奋战在最苦最累的基层刑侦痕迹检验岗位,在整个温州市公安局,该岗位没有人能超过他。痕检工作最常见的物证就是指纹,提取指纹的化学物品都是有毒物质,比如提取潜血指纹的四甲基联苯胺是剧毒致癌物质,提取汗液指纹的银粉对人体肺部损伤很大。2001年12月,由于工作过度劳累,他出现了连续几天高烧症状,医院确诊为肺部后纵膈肿瘤。手术后,医生告诉杨铭安,出于健康考虑,最好换一个岗位。可杨铭安将这段话放在心里,并没有跟领导提出换岗申请。手术3天后,他就急着出院回到工作岗位。

  在刑侦痕迹检验岗位中,检验人员最怕碰到的就是高度腐烂恶臭的尸体,不仅气味难闻,还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检验人员不能戴口罩,要仔细闻尸体的气味,以分析死亡时间或中什么毒,整个过程对身体影响很大。可是,痕迹专家杨铭安却包干了几乎所有的高度腐烂恶臭尸体的现场检验工作。有一年,大荆某地出现了一具无名尸体,经过初步调查,不少人作出排除他杀的判断。同事兼徒弟的陈斌出于谨慎起见,向杨铭安求教。杨铭安带陈斌等人对现场进一步勘查,并指导破案方向。经过两星期的调查,杨铭安等人在尸体血液中发现一种药物,能够导致人昏迷失忆,失去反抗能力。跟踪药物来源后,他们发现温州某医院遗失了几片这种药物,借此最终找到凶手。

  30余年来,由于对岗位的无限热爱和对工作的勤于钻研,杨铭安掌握了过硬的业务技能,连续10余次受温州市公安局和乐清市公安局嘉奖,且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浙江省劳动模范等殊荣。

  “世事如此无常,昨日音容笑貌犹在,此刻却已生死两隔。”杨铭安离世后,“乐清公安”官方微信发布了讣告。同事们说,如果能够回到一天前,一定会嘱咐杨铭安:“快回家休息,保护好身子,因为我们真的需要你!”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一位痕迹专家的最后痕迹 2015-04-17 3851091 2 2015年04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