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

  刘亭

  当下,新常态成了热词。对此我觉得,如果大家真学真懂、真信真干,那中国赢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转型发展,就大有希望。怕就怕成天挂在嘴上,最后都知行脱节、心口不一,结果也就必然是“年复一年、山河依旧”了。

  新常态理论一出,似乎增速下降成了理所当然,这种理解也是相当偏颇。“唯GDP论”固然不妥,但完全不讲GDP也不行。这么多人口的衣食住行,这么低的人均发展水平,终究和现代化相去甚远。发展速度还是要有的,但关键是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既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无所作为。按规律办事,顺大势而为,不走回头路,也力戒走弯路,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是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的原因,用得上一句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国新世纪头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不是别的,其实就是搭上了经济全球化的便车。国际金融危机一旦将表面上顺风顺水、光鲜亮丽但其实已经病入膏肓的发达国家金融泡沫、过度消费病灶捅破,发达国家的总需求骤然下跌,中国总供给的过剩也就水落石出了。原先发达国家消费、新兴国家制造、资源国家卖矿的三角形“稳定性”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以美国“再工业化”为代表的向实体经济回归。当然,也不可能是原有技术水准的复制,而是“螺旋式上升”到了信息经济和生物、新能源产业上,这也就逼得中国不得不扩大国内消费和投资,不得不发展服务经济,不得不偏师借重新型城镇化和创新驱动发展。

  前一阵子,周其仁先生曾谈过一个观点,说中国的经济并不悲观是有理由的,因为我们有“靠得住的四大支点”。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和创新,就是自己的内需和新兴经济体的外需。

  首先,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才行至中途,还远远没有完成。原先讲“基本建立和完善”了市场经济体系,恐怕“说得有点太满”。光看一般商品都由市场定价了,那不过只是“小儿科”而已。无论国企改革还是行政垄断,要素市场还是社会治理,市场监管还是公共服务,都离真正的市场化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但是,恰恰是这方面的差距,潜藏着制度变革带来经济增长的巨大空间。想当年一个农村大包干,就一揽子解决了困扰执政党几十年头疼不已的“温饱问题”,也就不难想像,如若全面深化改革到位,那又将会给我国未来发展带来怎样的“核裂变”能量!

  其次,中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才刚刚起步,远未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过往30来年的高速增长,“萝卜快了不洗泥”,创新的动力和压力都是不足的。如今“办个企业就不倒、做笔生意就赚钱”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刚搞市场经济那阵子的粗制滥造、坑蒙拐骗也都“过不去”了。那企业靠什么?就得靠“你无我有、你有我廉(价)、你廉我优、你优我新”生生不息的持续创新了。中国人不缺勤劳,也不缺勤奋,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是这世界上最勤快的民族之一。但国人的教育和管理,对创新的增育力度就差强人意了。恰恰是这方面的差距,为确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未来中国,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发展引擎。浙江曾提出“创新强省、创业富民”的发展战略,李克强总理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都是大力推动全面创新的利好。当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因创新而转化为雄厚的人力资本时,中国快速和优质的发展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再次,说到新兴市场国家,我们大有“走出去”发展的空间。我曾对浙商说,今天的你们,其实就是30多年前的港商、台商和外商。那时候人家劳动力成本高了、环境约束强了、制造业干不下去了,正赶上中国搞改革开放、吸引外资,结果一窝蜂都跑到中国来投资办厂,就地产销。虽说结果是促成中国摇身一变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家的投资也是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溢。现在世界上的新兴市场国家,其实就是30多年前的中国。如果咱们只知道守在家门口捉对厮杀,那算是什么出息?有能耐的就按照“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走出去”大展宏图,消化产能不说,还进入了改造提升的良性循环,同时也达致了资本经营的“高大上”境界,又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讲到国内消费需求,中央倒是多次强调了,但效果似乎还不够理想。原因一来过往外需旺盛,有水快流,哪里顾得上多想;二来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长期失衡,加之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无力消费和不敢消费并存;三来“人的城镇化”进程滞后,消费的生力军还处在“蛰伏”状态。现如今,这一切都在改变之中。外需虽有但出大力是指望不上了,只有“眼睛向内”。而居民收入增长加速、社保体系健全发力,新型城镇化终于破冰,都是摆在眼前的场面。所以,“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我们的平常心态,应当是建立在对经济发展前景的战略考量基础上的。当然,所有的这些分析,都还不过是种种的可能性而已。正如国际歌里所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表征的内生型“创新驱动发展”,才是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最靠谱”的东西!

  (作者为浙商智库专家、区域经济学者)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 2015-04-17 3849025 2 2015年04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