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故园心
张浚生
我和人称金大侠的查良镛先生神交是自读了他的小说《笑傲江湖》开始的。我从小就喜欢看旧小说,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千方百计地找了许多旧小说来看。除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榜》等较为著名的以外,现在还能记得书名和主要故事情节的不下四五十部。但在上中学以后,就转为看近代中国小说和美、俄小说了。
1983年,我从浙江大学教师的岗位上调到杭州市委工作。市委的图书阅览室有一些金庸、梁羽生先生的小说,又引起我看武侠小说的兴趣,就取了一本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来看。一看就放不下了,很快就利用余暇时间把一套几本看完,完全为其中新颖和多姿多彩的情节吸引住。1985年夏,我到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时任分社宣传部副部长,其中一部分工作是联系香港的新闻界。因此在分社秘书长兼宣传部长杨奇同志(他也是新闻界老人,曾担任过《羊城晚报》社长、总编辑)带领下,抵港后一个月便去拜访时任香港《明报》社长的金庸先生,受到他的热情接待。很有意思的是,他当时用来招待我的不是一杯清茶,而是在一宽口大肚的玻璃杯里倒上一小杯白兰地。当时他还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任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由于工作关系,加上他祖籍浙江海宁,我虽不是浙江人,但长期在浙江学习和工作,现在又是从浙江来到香港工作,和他有乡情之谊,后来的来往就很密切。 1998年春,国务院决定我的母校与同根同源的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并委派我为筹备组组长。经过一段时间筹备,新浙江大学于1998年9月15日正式成立。金庸先生和夫人应邀前来参加成立庆典。
要办成一所高水平的大学,首要的是要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特别是有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而金庸先生担任人文学院院长,则是学校最早外聘的院长。金庸先生在任期间,在浙大先后组织过“新经济条件下的生存环境与中国文化国际研讨会”、浙江大学人文学科建设和发展研讨会等等。前者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云集,后者也是约请了全国20余位顶尖的人文学科名家出席研讨。这些都对浙大人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多次学术报告,与学生互动,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他还亲自约请原联合国副秘书长、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院长高定爵士来校为师生开设讲座,由他自己做翻译。至于在校招收博士研究生,因为他对招收学生的要求很高,最终只毕业了卢敦基、王剑两人。虽然我们对于外聘的兼职院长没有要求他们在校坐班,但他每年至少有两三次来校办公。每次来校都多达半月以上,期间分别为中文、新闻、哲学、历史和国际文化等学系的学生开设讲座。有时还受到在杭的其他高等学校的邀请,为他们学校的师生开设讲座。他实在是一位非常尽职尽责的“院长”。
金庸先生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虽然也曾经遭受过种种磨难,但他的爱国爱乡的炽热感情,始终不变。“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他虽然长期居住香港,在那里成就了他的事业,但一直惦念着故乡浙江。我去香港工作后就曾多次陪他回浙江嘉兴、海宁、绍兴兰亭等地探访。他之所以欣然允诺出任新浙大的人文学院院长,除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外,也正如他所说的怀有桑梓之情。他出任院长之后,有了更多的机会在家乡浙江流连忘返,也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感人故事。因此,出版这样一本图文并茂的书,比较集中地记录金庸先生在浙江家乡的身影, 一定会受到读者的喜爱,也可以为研究金庸提供更多一些素材。(本文是张浚生先生为《乡踪侠影》写的序,本报刊登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