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中国
诗意情怀
李萌
如果文字也有相貌一说,那么朱海的朗诵诗一定长了一张最端正的国字脸,正气凛然,仪表堂堂。所以他的文字天然就契合称赞、歌颂、抒发爱国情怀这样正面的情绪,激昂且纯粹;也因为如此,显得刚硬,棱角分明,似乎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在往外喷薄阳光。这在当下更喜欢暧昧、黏糊情感状态的作品中,多少有些格格不入。
换个角度讲,这倒为《朗诵中国》增添了一分略显倒错的新鲜感,明明是主旋律作品,却因为同类优秀作品的相对匮乏,而显现出新鲜和有趣。更为难得的是,字里行间毫不掩饰的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骄傲和自豪感,以及熔炼于文字的情感认同和共鸣。
作为一本朗诵诗集,煌煌400余页堪称巨制。全书囊括了朱海自2004年来,10年间的“晚会诗”、“主题诗”等朗诵作品,主题涵盖国家建设、工业发展、新生技术、奥运会、世博会、市政、环保等众多方面,政协、公安系统、妇女、劳动者、各领域英雄人物、普通民众等多个对象,以及2008年雪灾、汶川地震、玉树重建等重大历史事件。覆盖面之广,目光如炬,足见其在创作上的勤恳和勉力。尤其,除了诗人身份,他还同时是编辑、导演、词作家、编剧和策划……相较面上那些闪闪发亮的头衔,朱海很低调,并且保持着一贯的谦虚:“未见得混出一脸半熟,留下这一大堆文化称谓,面对起来竟诚惶诚恐,不知如何归一而终。”
他在书的后记里写,自己是因诗而受文学启蒙的。在童年,被母亲压箱底的《普希金抒情诗集》《普希金文集》影响和改变了一生。所以逢诗必读,“以为凡诗读一遍,别人能听懂的便是好诗”——这种审美意趣,也反映在他的朗诵诗里。以最朴素的语言,诵咏各种常见的神话、民族意象,易读、朗朗上口;将时下的热门、潮流、各地的政绩工程入诗,却总能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和适合的赞美语汇,兼具鲜明的情感和丰沛的抒发。
因而,他的成功显而易见,属于他特有的文字矩阵和朗诵诗这种形体相得益彰。
另一个明显的特质,是他作品里依稀可见的一气呵成的写作方式。据朱海自己所讲,2008年除夕夜登上春晚舞台的《温暖2008》,就是个一天之内见真章的作品。他在当年春晚已经进入“倒计时”的情况下临危受命,倚马可待地在24小时内创作出以“表现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抗击冰雪灾害”为主题的朗诵作品。而最终,这个当届创作、排练耗时最短、云集艺术家最多、几乎一路绿灯出线的节目,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类似的文字背后的故事不止一出,这样的作品也不是单例,颇能显现他直白浅显的诗意下的庞大知识储备和敏捷才思。
除了这本《朗诵中国》,同时出版的还有一本《今夜无眠》的词作品选。两本厚厚的书翻下来,隐在文字背后的朱海仿佛一个身兼生旦净末丑全行当的皮影师,自如地切换不同的角色和文字体裁。所以,得亏有这样两本书,好比作一个文字切片,给这个隐藏在镜头和星光背后的文字工作者亮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