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柯桥 笋农抱团拓销路

  见习记者 陈佳莹

  通讯员 孟文娟

  本报4月15日发自柯桥平水镇王化村 这个春季,对于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王化村长塘头自然村而言颇不平静。这里家家户户有竹山,整个村子共有1000余亩竹山,而就是这个曾经的柯桥“雷笋第一村”,村民脸上少了很多笑容。

  已过花甲的笋农袁友生家有10多亩竹山,今年挖了1万多斤笋,可鲜笋收入才3600元,仅是去年的一半。贩销户蒋岳忠面对行情也直呼“一塌糊涂”:“4毛一斤收笋去卖,都还是亏的。”

  “主要是今年的天气不行啊。”袁友生对记者说,清明节前后,由于气温迅速攀升,各地雷笋大量集中上市,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压低了价格。而鲜笋的保存时间很短,天气一热,没几天就坏掉了,这让笋农们损失惨重。

  与王化村“贱卖”雷笋相反的是,绍兴市面上的雷笋价却居高不下,高达8元一斤。除了经营成本上升外,不少摊贩说,尽管王化笋口感不错,可笋壳外观偏黑,相貌不好看,不愿过多采购。

  这几日,由于出笋量日趋减少、天气好转利于笋干晒制,王化村笋价已回升至1元一斤。平水镇政府正加紧联系宁波等地客商,拓宽销售渠道,同时试图以合作社形式提升雷笋附加值,让村民早日摆脱“看天吃饭”的窘境。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柯桥 笋农抱团拓销路 2015-04-16 3849518 2 2015年04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