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发现:
月球在“晚年”依然活跃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 喻菲 杨春雪) 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玉兔”测量了月壤的矿物和化学成分,并仔细“聆听”了下层岩石记录的信息后发现,应已“死寂”的月球却在“晚年”又一次迸发出活力。
科学家对“玉兔”传回的探测数据分析显示,“玉兔”脚下那片被称作雨海的盆地,在大约25亿年前还泛滥着火山喷发的熔岩。科学家此前普遍认为月球在31亿年前就逐渐沉寂而少有地质活动了。
“这好像一个人老得已坐上轮椅,却又突然跑了起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林杨挺说。
距离人类探测器上一次登陆月球近40年后,“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14日降落在雨海盆地东北部。那里是揭开月球身世之谜的重要位置。“玉兔”首次使用了测月雷达、可见光红外成像光谱仪和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等仪器在月面进行就位探测。
中科院5个团队利用“嫦娥三号”探测数据开展多学科研究。林杨挺团队的任务是根据“玉兔”探测到的信息,试着还原月球的一段历史。团队的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刊登在新一期学术刊物《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林杨挺团队从测月雷达低频段数据中破译出三层玄武岩结构,由上至下厚度分别为195米、20米、130米。这些玄武岩是一次次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充填盆地形成的。科学家此前根据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显示的撞击坑密度,推算出最上层玄武岩可能形成于25亿年至20亿年前。
“月球上玄武岩浆粘度很小,很像油倒在地上铺展成一大片。中外月球轨道探测器图像显示‘玉兔’探测的这片玄武岩面积很大,而数据表明最上一层玄武岩如此之厚,这显然是一次大规模火山活动。”林杨挺说。
人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暗色部位被称作月海,大部分是距今38亿年至31亿年间玄武岩浆充填大型撞击盆地形成的。“对于月球来说,距今25亿年已经属于它的晚年了,这个阶段还有如此规模的火山喷发活动,与我们以前的认识不同。”林杨挺说。
科学家还从测月雷达高频段数据中读出“玉兔”脚下月壤厚度约为5米。
“阿波罗计划曾用地震仪测量过月球高地月壤厚度,而这是第一次在月球表面直接测量月海的月壤厚度。”林杨挺说。月壤是小行星或彗星不断轰击,将岩石砸碎而形成的。古老的月球高地比相对年轻的月海积累着更厚的月壤。科学家曾估算月海月壤的厚度差别很大,从2米至8米不等,大部分人认为是两三米。
“‘玉兔’探测区地质年代非常年轻,月壤厚度却达5米,这有点出乎意料。我们认为以前明显低估了月壤的厚度。”林杨挺说。
科学家认为研究月壤很重要,因为月壤记录了月球表面的历史,特别是太阳辐射的历史。氦-3和氢等重要资源主要储存在月壤中。
光谱分析显示,“玉兔”脚下月壤的矿物成分与美国的月壤采样相似。科学家从粒子激发X射线谱中分析出12种化学元素,包括4种含量不到万分之二的微量元素。这里月壤中铁和钛的含量高于美苏采集的样品。
有关月球的形成与演化的一个假说是:地球曾与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碰撞,产生了大范围的物质交换和混合。留在地球引力范围的部分残骸形成月球,后来经历了岩浆洋阶段,以及约39亿年前小行星密集轰击等重大事件。
“岩浆洋阶段是月球一段重要的历史。”林杨挺说。许多科学家相信,整个月球曾被厚达几百公里的岩浆覆盖。随着月球不断冷却,一些矿物结晶出来,重的橄榄石和辉石等下沉到深部,轻的长石上浮形成月球高地,中间残留的岩浆不断减少,微量元素和铀等放射性元素在最后的岩浆中不断浓缩,形成特殊月岩“克里普岩”。
根据“玉兔”发回的微量元素信息,科学家推断“嫦娥三号”着陆区的玄武岩含有10-20%“克里普岩”物质。
“我们认为岩浆在上涌途中,穿过“克里普岩”层时受到混染,就像汤里加了盐。”林杨挺说。由于深藏于月壳之下的“克里普岩”还只是科学家的猜测,在玄武岩中找到“克里普岩”的化学痕迹,支持了这种岩石的存在以及月球曾有岩浆洋的假说。
科学家希望在火星上揭开生命起源之谜,通过小行星研究太阳系的起源。月球探测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诞生和早期历史,并可能使月球作为人类深空探测的基地。
“月球的童年经历,地球上也发生过。但由于地质活动,地球早年的痕迹已被抹去。要想了解地球久远的往事,月球或许能给我们答案。”林杨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