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天台一农民著书记录身边的干部

村官,不为人知的故事

  记者 丁谨之 县委报道组 徐 平

  日前,天台村民庞亨福创作出版了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村官说》,共20万字,配有近百幅村庄实景照片和手绘插图,其中包括28名基层村官讲述的真实故事。有趣的是,作者庞亨福也曾担任过村委会主任。

  “当村官才知道基层工作不为人知的辛苦。我想写一些原生态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村官的生活状态,了解农村的发展现状。”庞亨福说。

  行走村落,记录酸甜苦辣

  东至泳溪乡紫云山村,西到龙溪乡天柱山柱峰村,南到南屏乡前杨村,北到石梁镇外胡村,一年多来的奔走,庞亨福已将天台县的村道识得了大半。在田间地头看看村庄变化,跟基层村干部拉拉家常,这一段段宝贵的记忆已成为书页上的一行行文字,记录下村官的酸甜苦辣。

  庞亨福,天台平桥镇庄后村人,在江苏昆山经商20多年。4年前,在村民们的再三劝说下,庞亨福回到老家,并当选村委会主任。两年后,家乡的路宽了,渠通了,灯亮了,但工作推进也遇到了重重困难。

  “村里工作难推进,症结到底在哪?那些优秀村书记又是怎么做的?”庞亨福萌发了向优秀村官取经的念头。他先通过有关部门了解天台的先进村官、最佳拍档及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的村子,圈定采访名录,再与受访者约定访谈时间。

  “村干部平时都很忙。”2013年夏天,庞亨福卸任村委会主任后,为采访早出晚归。最忙时,曾一天驾车200公里,先后跑了4个村庄。

  “几位好友看了初稿后,再三鼓励说,现在关于村干部的资料和调研报告都很少,希望我能坚持下去。”庞亨福在朋友们的鼓励下,劲头更足了。

  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完成了对天台县28位村官的采访。“整理录音最费时间,因为说的都是土话,每次都得花上整整半天。”校对文字、设计封面、拍摄照片,在庞亨福的努力下,这本原汁原味地反映村官真实思想、心态、工作现实的《村官说》终于问世。

  乡间百态,呈现村庄变迁

  翻开庞亨福的这本心血之作,“基层党建”、“集体经济”、“村庄规划”、“干部培养”都是交谈中绕不开的话题。这里,村官们用最草根的话语,讲述自己不为人知的故事。一直密闭的话匣子被打开,展现在庞亨福眼前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村官形象。

  有关三合镇朗树前村村委会主任周祖凤的一章,有个醒目的标题——《我对不起妻子》。周祖凤微薄的年收入难以养家糊口,重担落在妻子肩头。长期过度劳累导致妻子的关节炎越发严重,痛得走不了路、弯不下腰,但她仍坚持在工地打工赚钱。提及多年来毫无怨言的妻子,这位年过半百的村主任不禁泣不成声。

  与赤城街道九峰村党支部书记范永宝的一席长谈,留给庞亨福深深的感动。村里清理露天粪缸时,村民指着范永宝骂,他默默忍受;工作推进时,反对者把粪缸上的木架子扔到范家门前示威,他一笑置之;工程验收的早晨,有人在村头路中央倒了一担粪泄恨,他仍没有深究。“当干部先要有气度,肚量不大怎么做工作?”范永宝说。

  泳溪乡外溪平安村村委会主任蒋朝设已算不清往村庄建设中贴了多少自家钱。治溪打坝、村容村貌治理,一项项基础建设的资金基本都由村干部筹集。“建这办公楼50多万元,治溪打坝要80万元,修村头这桥需30多万元,我们没有拿国家一分钱。”蒋朝设说。

  在庞亨福眼中,这些被戏称为“中国最小的官”,眼底是全村人的安居发展、困难户的柴米油盐。贴钱、流汗……每个故事都浸着一捧辛酸泪,他们身上也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什么样的村官才能治好村?”——公平、实干,这是庞亨福从28位村官口中获得的答案。走访中,庞亨福发现资金不足、人才断层、规划落后等问题正掣肘着一些村的发展。保留乡土气息,呈现农村原生态,走访一年余的庞亨福,未改当年出发时的初衷。“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直白的对话体,没有写村官小传。”庞亨福说,他想留存第一手的村官调研资料,提供给研究农村发展的专家、学者和官员,希望能为制定农村政策提供一些参考。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村官,不为人知的故事 2015-04-14 3813277 2 2015年04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