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走读

嘉兴杨溪村“比过年还重要的日子”——

乡间庙会,重回欢乐

  记者 李茸 通讯员 吴怡之 董时纲

  农历二月二十一,对于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杨溪村人来说,是一个比过年还要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村里要举行庙会。去过这个庙会的人都说,杨溪村的庙会,真的是意想不到的热闹,村民们都要自发组织游行队伍,沿着村道田塍敲锣打鼓、表演民俗节目,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听闻此事,我很好奇:在传统农耕社会渐行渐远的现代农村,纯农业人口已经不多,庙会这种古老的形式,真有生命力和号召力?

  于是,在二月二十一这一天,我清早就来到杨溪村,亲眼看看这“比过年还热闹”的庙会——

  “大家庭欢聚的感觉”

  一大早,在村文化体育活动中心门口,道路两侧,七八个地摊早已摆成一串,蔬菜种子、糕点模具、农具、服装、爆米花、棉花糖,吸引了不少村民特别是小孩子,俨然形成了一个小集市。

  村文化体育活动中心门口,86岁的周仁德正抚摸着村里一棵363岁的银杏树的树皮。这两天乍暖还寒,翠绿的树叶和树身周围一圈大红色的灯笼相映衬,显得生机盎然。

  20岁出头的时候,周仁德也参加过庙会表演。现在年纪大了,每年最期盼的就是这一天。大家热热闹闹坐在一起,聊聊天,看看表演,祈祈福,已经很好了。今天,周仁德许的愿望是自己即将大学毕业的大孙子,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旁边的水泥坪里,早已摆好了十几张长桌和长条凳,10点不到,已经坐满了村里人。

  90年出生的倪佳在一堆村民中看起来有些出挑,一缕头发漂染成蓝色,还有一缕染成了黄色,穿着也比较时尚。和坐在身边的家里人一样,她也在和人聊天。

  成年后,倪佳离开了自己从小生长的村庄,来到嘉兴闹市区的一家美发店上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几年的庙会,她都“刚好”在村里。

  在她的记忆中,今天是绝对的大日子,长辈们为此从年前就开始筹划,整个村庄都活了起来。

  倪佳的大姨和舅妈都参加了农家女舞龙队,一大早就换好服装出门了。她自己早上5时还睡得稀里糊涂的,就被家人叫起来:收拾屋子、放鞭炮、沿途给大家拍照……忙完这些,她来到活动中心,开始加入等候、聊天、照看亲戚孩子的大队伍。

  “过年的时候没有现在人齐,今天就是图个热闹,家长里短,谁家女儿结婚了,谁家儿子上大学了这些。特别像我们这样的小年轻,越是在外面工作,越是怀念这种大家庭的感觉。”倪佳说得很实在。

  “回村才有的快乐”

  “噼里啪啦”,眼看庙会表演的队伍晃晃荡荡,即将来到自家门口,70岁的费宝娜赶紧弯下腰,点燃鞭炮,准备为一家老小祈福。

  从早上7时开始,村民自发组成近百人的庙会表演队伍已经晃晃荡荡,沿着村里的道路边走边表演。

  队伍最前方,村民们穿着亮黄色的绸缎服装,举着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几块木牌。整条表演队伍绵延近百米,完全由村民组成的农家女舞龙队、打莲湘队、腰鼓队、戏文队等方阵依次排列。每个方阵十位村民左右,服装都不一样,大红色、绿色、亮蓝色,光彩异常。队伍前前后后,都跟着不少看热闹的村民。所经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村庄道路两边,也早系上了各种颜色的彩绸,迎风飘舞,看上去非常喜庆。而路边的人家,早已在门口摆上了水果、热茶、方糕、鞭炮。

  费宝娜说,印象中,村里的这场庙会最早是纪念元末一位为民造福的官员,解放后特别是这几年,庙会的寓意中又增添了庆祝春天到来、村民欢聚一堂的意义,队伍也越来越长,表演的节目也越来越丰富和好看。

  在表演队伍中,有一种舞蹈很特别——舞者手持一根彩色的细竹棍,边走边打边唱。村民告诉我,这是“打莲湘”,一种传统民间舞蹈。这些散落的传统民间文艺,通过村级民间文艺团体和庙会这种形式,逐渐回到了普通村民的日常生活中。

  在表演队伍中,有一群看上去时尚、大气的中年女性,她们大多数都染了头发,发型别致,身着大红色烫金外套,拿着丝绸花球,一路舞动。原来,她们都是在外面工作的村里人,这次为了庙会特意赶回来的。因为平时没有时间聚在一起排练,因此表演相对简单点。

  表演简单,人却不简单,都是村里的“能干人”。52岁的顾阿妹和老公在江苏常熟做布料生意,她自己不会开车。过年回过村里,前两天为了这次庙会,又搭了几个小时车特意赶了回来。这已经是她连续第四年参加庙会表演了。

  一早,她5时许起床,抛弃平日的高跟鞋、精致妆容和贵重首饰,穿上大红大绿的服装,回归村民身份,一直到12时,完成这样一种仪式。当被问起为什么愿意花时间花精力来参与,她咧嘴一笑:“热闹,人多,在外面哪有这样高兴!”

  留住乡愁,记住家风家训和村庄民俗,回归与重温,参与就是一次内化的过程。

  中午12时,表演队伍和村民都吃好饭,搭好的舞台上开始了民俗文艺表演。18个节目,包括合唱、舞蹈、挑花篮等类型,将庙会再次推向高潮。

  ■ 记者手记

  杨溪村的庙会,并不仅仅是个案。在距离杨溪村不远的王江泾镇莲泗荡,“网船会”每年能吸引近千江浙沪的渔民驾船过来参与,祈求风调雨顺、家庭和美。而莲泗荡风景区也通过了国家3A景区验收。而被列入秀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苗会,源自油车港镇合心村三官堂庙的庙会,每年青苗生长旺盛之际,村里群众自发地举行一次盛大的庙会,祝贺青苗长势良好,保佑今年丰收丰产。

  这种自发的民间活动,凝聚了普通村民对真、善、美的质朴诉求,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也是村庄稳定、发展的基石。如何引导、保护这样一种情怀并坚守,是一个长远的话题。如今,像这样的民间文化被不断传承和发扬,深深融入当地人的心中,增加了村民的归属感,村庄也由此焕发出新的活力。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走读 00019 乡间庙会,重回欢乐 2015-04-14 3843376 2 2015年04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