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做一个有定见的家长

  面对记者的采访,校长和老师常会坦承自己的无力,认为教育总是被家长“绑架”,因为家长只看孩子的分数。可是,最近《中国青年报》刊登的一篇文章——《学校布置作业都需家长代劳,职业女性狼狈不堪》在微信里传开,在许多家长看来,自己才是被“绑架”的一方:“学校对家长的需求是漫无边际的”、“当家长是否帮忙与孩子在班级中的地位有关联时,哪个家长不愿意作出牺牲?”文中的这些句子,戳痛了很多家长的心。

  对孩子的爱可以让家长作出任何“牺牲”,但理性的家长应该时刻记住:“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怎样的“计”才是“深远”?家长应作出判断。这个时代,你首先得是一个有定见的人,然后才能做一个有定见的家长。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历史学家资中筠去年回忆了自己在天津耀华学校度过的学生时代:她和徐世昌的侄女、袁世凯的孙女同班,但她们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大家只是知道,有人这么说,但也没有人特别在意她们的身份,没觉得这是了不起的事。资中筠的同学中有大资本家的孩子,也有很贫穷的孩子,衣服上打着补丁。但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谁功课好就受到大家尊敬。资先生表示,现在好多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培养的是一种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的精神,这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如果一位家长像资先生这样,怀着对教育界势利蔓延的忧心和反感,肯定不会觉得孩子在学校里失掉这些由家长带来的“地位”有什么值得遗憾,更不会虚荣心作祟,为孩子去争取所谓的“地位”。

  家长启发孩子独立思考,赞赏孩子动脑筋完成作业,为孩子树立不随波逐流的榜样,做一个引领者而非一个代劳者,会培养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这才是给予孩子的最长远的“计”。

  不过,也要切记,“过犹不及”。对于学校和老师的要求,不要凭一己之好恶去质疑、反驳,如果没有一个分析的过程,没有一个寻求答案的反思反省过程,判断力不可能有一个深度的开发和磨炼。

  不尊重教师,不敬重教育绝非民族之幸。教育好孩子,需要家长和学校互相信任、配合、借力。有一些事情是家长必须要为孩子做的,但那不是“牺牲”,而是“自我的修行”。我同意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家长自我修行,“当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美好的你的反映,他自然会变好。”

  不差钱的家长可以给孩子报很多个课外培训班,请最贵的保姆和家教,但代替不了家长陪孩子做作业、摸摸孩子的头时那份督责的殷切。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母亲在家做全职太太,但如果这位母亲只爱好享乐或是把孩子当作全部的寄托,可能还不如一位在职场拼搏的母亲带给孩子的激励和自在。

  无论扮演什么样的人生角色,我们都可能受“从众”心理支配。期待有人绝对权威地告诉我们错与对?可惜,没有。所以,觉悟很重要,定力很重要。

  一位家长说:“别把孩子当作唯一的生活重心,先做真实的自己,再做父亲或母亲,你和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时你迁就他,有时他融入你。你的眼界和兴趣决定了孩子真正的生活品质。”把这段话送给那些眼下正狼狈不堪的职场妈妈们。

  当孩子的心里有尊敬且感恩的家长和老师时,是孩子的幸运,也是世界落在孩子身上的阳光。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做一个有定见的家长 2015-04-13 3844842 2 2015年04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