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理论视野

用合作消弭任性

  今年春节临时通车的41省道南复线永嘉溪南村处,被2幢孑然民居任性斩断,被迫摆出S形,严重危及公共安全,直到3月中下旬才得以拆除。

  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有权不可任性,无权亦不可任性,切勿恣意行事,得讲理性合作,这是支撑文明社会的砥柱。

  这里,要从人类优于其他物种的禀赋说起:

  一是智慧理性。除生命体自利本能(普遍理性)外,只有人类由感知冷暖的直接意识跨入反省意识的门槛,具有物我双向意识能力,即荀子所言的“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辨,就是对自我行为与事物情势的研判和选择,体现理性智慧。

  二是感通心力。人类经过漫长衍化,将世代无限重复的心理经验铸入精神构造(意识领域),获得了“感而遂通天下”(《周易·系辞上》)的心力。现代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借助感知或想像,大脑镜像神经元系统会反映出对象的体验,能感通别人感受,进而产生同情、合作和亲社会等情感。此生理基础甚可视为人类文明的支点。

  三是语言神器。人类随着大脑运动皮质中的分区扩展,激发了语言生成;同时,人的嘴、喉、舌及面部神经和肌肉发育充分(其他灵长类动物不具),便于灵活运用语言和表情,这为人类信息交流和加速社会化提供了神助,即如恩格斯所说:“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

  是故,亚里士多德就曾给出“人”的三个论断——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是理性动物、人是政治动物,成为马克思人论的思想渊源:“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事实上,人是在合作中由对方显示自己的,或曰合作才使人成为人。按经济学说,是人的理性力量和语言工具,产生了交换倾向或买卖行为,即用别人的“尺”量自身的“价”,因有利可图,才形成分工合作。如狩猎社会,善制弓者经过讨价还价,用其产品交换猎物,因机会成本小而获得较大收益,从此专业制弓;善猎者用良弓收获了更多猎物,从此专业打猎,这在两者间就产生了合作剩余:专业分工提高了劳动熟练程度或优化了资源(禀赋)配置,使合作产出大于单要素产出之和,即马克思所说的“不仅是通过协作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是创造了一种生产力”。可见,合作的本质是各展所长,目的是产生剩余,关键是公正分享剩余。这种合作存在于社会各领域。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呢?

  因合作旨在创造和分享剩余,如将所有合作方看作独立的经济单元,社会合作可简约为经济人假设条件下的最简单行为博弈。

  设博弈只有两个参与人(甲,乙),且各有两个策略(C-合作,D-背叛),产生四个策略组合[(C,C),(C,D),(D,C),(D,D)]。把双方都合作看做双赢策略,赋值(C,C)=(3,3);把双方都背叛看做单干,赋值(D,D)=(1,1);把合作的背叛方看做欺骗,赋值(C,D)=(0,5),(D,C)=(5,0)。显然,单方背叛诱惑最大(收益为5),且单次和重复博弈会出现不同策略选择(单次博弈有捞一票的背叛冲动;重复博弈时,这种冲动将遭致报复)。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学和博弈论专家阿克斯罗德针对上述博弈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当重复博弈了200回合,胜出的却是最笨策略:回报型策略,即第一回合取合作,剩下每一回合都取对方上一回合策略。后来,阿克斯罗德增添技术含量较高的策略再行模拟,但还是笨者胜,最后得出结论:胜策永不先背叛,收益最大的合作者就是善良、宽恕和不贪之人——善者合为上;宽宥别人,善于感知对方知错之心,当其改合作旋改合作;不投机(抵挡单次背叛的收益诱惑)。

  “人”就是一撇一捺的相互支撑。合作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力量。真诚合作定能赢得人生、增福社会。


浙江日报 人文·理论视野 00014 用合作消弭任性 2015-04-10 3831781 2 2015年04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