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交响乐团创排大型咏诵交响套曲
音画世界呈现《唐诗之路》
本报新昌4月9日电
记者 刘慧
今晚,观众有幸与大唐诗人神交,在跌宕起伏的交响乐中聆听华丽的诗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伴随着诗人李白的千古绝唱《梦游天姥吟留别》,浙江交响乐团新创大型咏诵交响套曲在新昌体育馆彩排合成。诗与歌、乐与诵,让人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诗人笔下瑰丽的山水世界。
交响套曲从古代诗人在“唐诗之路”上留下的千余诗篇中,选取了16位诗人的17首诗贯穿全曲,由序曲“我欲因之梦吴越”和“何处青山是越中”、“王谢风流满晋书”、“还思越水洗尘机”、“笑问客从何处来”4个乐章及终曲“天姥连天向天横”组成。全曲通过合唱白居易《江南好》、独唱李白《秋下荆门》、重唱孟浩然《渡浙江问舟中人》等诗篇,向人们再现了一条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唐诗之路。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唐代数百年间,众多文人骚客走过浙东这条“唐诗之路”,徜徉山水,击节高歌,留下近2000首诗歌。“这是一条绝无仅有的文化之路。”浙江交响乐团团长、文学脚本创作者陈西泠说,将“唐诗之路”用咏诵交响套曲来再现最好不过了。他的想法与陕西爱乐乐团团长、作曲家崔炳元一拍即合,崔炳元以代表作交响组曲《大唐》享誉乐坛。
去年4月,为创作《唐诗之路》,崔炳元多次来到新昌,他欣喜地发现,地处“唐诗之路”精华地段的新昌,是中国山水诗、山水画的发祥地,有400多位唐代诗人到过新昌,白居易誉之为“东南眉目”,李白留下了浪漫壮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在崔炳元看来,诗歌与音乐是姊妹艺术,唐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十分密切,唐代形成了一种非常适于歌唱的格律严整的诗歌形式,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是其中的姣姣者。在旨趣、意境追求上,诗歌、音乐都讲空灵。在韵律节奏上,诗歌与音乐也是有共性的。“可以说,诗歌即音乐,音乐即诗歌。如果唐朝有交响乐,如果李白听见今日之交响,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
为此激动,彻夜难眠。崔炳元说,陈西泠选择李白代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为该交响套曲的主线,是很有见识和胆量的。“这种大型咏诵交响套曲尚属首次尝试。诗被交响演奏,就会增强其感动人心的力量。诗与歌、乐与诵、交响与民谣融合一体,才能表达行走‘唐诗之路’的感怀,表达伟大诗人歌咏的人与自然、人与万物的大美。”
崔炳元筹备半年,写了8个月,咏诵交响套曲《唐诗之路》完成了。
今晚的观众中,还有新昌“唐诗之路”研究院院长、效力套曲艺术顾问竺岳兵。他说,《唐诗之路》内容虚实相交、句式参差长短、抑扬顿挫,极富音乐节奏感。以交响乐的形式表现“唐诗之路”,极具开拓创新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