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文体

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入选

  本报杭州4月9日讯

  记者 曾福泉

  2013年,一场洪水让久藏在禁山南麓地下的一处窑址暴露出来,由此揭开了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的面纱。今天,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禁山早期越窑遗址赫然在列。本报记者今晚找到了该遗址考古领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建明,并请其详细解读了这一考古发现。

  他说,考古学家在禁山早期越窑遗址首次发现了东汉到三国、西晋的完整窑炉发展过程,并发现了全新的东汉成熟青瓷类型,这对探索成熟瓷器起源及第一个发展高峰具有重要意义。

  郑建明介绍,禁山早期越窑遗址位于绍兴市上虞区上浦镇大善村北的禁山南麓,曹娥江纵贯南北。这里不仅是成熟青瓷的起源地,同时也是汉六朝成熟青瓷窑址的最重要分布区,代表了成熟青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这次考古发掘还发现了古人对单体间隔具的发明。郑建明说,起初古人将瓷器摞着烧制,容易粘连损坏,为解决这个问题发明了间隔具。而单体间隔具是禁山为代表的窑场的重大发明,它提高了窑内的装烧量,对釉面的影响极小,从而提高了瓷器的美观性和艺术性。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大量高质量、高档次的成熟青瓷器。专家认为,禁山早期越窑遗址是目前已发现的早期成熟青瓷窑址中窑炉最多、遗迹最丰富的窑场,堪称“东汉青瓷第一窑”。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1974年,上虞小仙坛窑址即出土了东汉中晚期烧制的青釉器物,被学界公认为最早的成熟瓷器。2004年,考古工作者又对小仙坛窑址附近的大园坪窑址进行考古发掘,进一步证明了曹娥江中下游地区是成熟瓷器的诞生地。而禁山窑址和前两处标志性窑址均在上浦镇境内,相去不远。

  郑建明告诉记者:2013年,洪水冲刷使得一位村民意外发现了窑址。经上报国家文物局同意,来自省考古所等单位的我省考古工作者于2014年5月到10月开展对禁山早期越窑遗址的保护性发掘,发掘面积达800平方米。郑建明说,沿着山坡,最后共有5条龙窑裸露出来,其中3条保存比较完整,长达十余米。考古工作者欣喜地发现,它们刚好来自东汉、三国、西晋三个不同时期,正似“三代同堂”。

  据了解,2014年六七月间的雨水天气给禁山遗址挖掘带来很大困扰。“前一天挖掘完毕后,第二天一场大雨将山上的泥沙冲刷下来,正好堆积在遗址上,我们又得再次挖掘。”考古工作的进度因为频繁的雨天延缓了不少。

  禁山窑址考古项目是省考古所“瓷之源”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建明表示,这项发现将为浙江青瓷窑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更为充足的资料。同时,历史上上虞青瓷沿“海上丝绸之路”出口量极大,因此探源青瓷,也能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更扎实的考古依据。目前,省考古所仍持续在禁山早期越窑遗址及周边开展勘探、考察工作,以期获得更多发现。

  据了解,此次评出的十项考古新发现,是从去年全国经审批的688项考古发掘中,经层层评选产生。终评评委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等单位。

  入选的其他项目还有: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河南郑州东赵遗址、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云南祥云大波那墓地、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内蒙古正镶白旗伊和淖尔墓群、河南隋代回洛仓与黎阳仓粮食仓储遗址、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和贵州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


浙江日报 文体 00016 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入选 2015-04-10 3843143 2 2015年04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