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无鱼不仅是东海之痛、浙江之痛,也是平阳之痛。作为全省打击涉渔“三无”船舶的先行军,平阳县委、县政府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勇气和决心,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合力攻坚,按照“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的目标,全力以赴打好以“一打三整治”为突破口的渔业转型升级“组合拳”,在全省率先打响“三无”船舶取缔行动,统筹推进渔民转产转业、海洋环境污染整治等工作,为修复振兴“东海鱼仓”作出应有的贡献。
——平阳县委书记 马永良
除集中拆解外,采取打造旅游景点、形成人工鱼礁、转为养殖用船等多种处理方式,对涉渔“三无”船舶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分类处置
成立了以渔政和边防为主的海上快速打击小组,坚持开展以海上、港口为重点的清查联合执法行动,大大增强海上打击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快速打击
四个
一
一
派出宣传组深入渔区,按照“一个渔村、一位领导、一个小组、一套宣传册”的工作方法,把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和政策传达至每个村、每艘船、每户渔民。
振兴关键词
计划在平阳滨海新区启动“万船渔民海鲜城”建设,利用船况较好的涉渔“三无”船舶,着力打造集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滨海新区内河旅游景点。
万船
计划
大型钢质涉渔“三无”船舶进行环保技术处理后,拖带至南麂海洋牧场,通过人工沉降形成人工鱼礁,以达到节省拆解费用和人工鱼礁维护费的双赢效果。
人工鱼礁
在重点渔区举办“三无”渔船退出渔民转产转业专场招聘会,共有10家当地企业提供350个岗位,吸引近300位渔民及其家属参加,其中有80多位达成就业意向,统筹解决渔民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
专场招聘
平阳是浙江渔业大县,现有纯渔业村24个,渔业人口15066人,渔业劳动力5219人,2014年水产品年产量59033吨,渔业总产出30.81亿元,渔民人均收入14918元。渔业既是当地传统优势产业,又是平阳海洋经济的基础和支柱。面对海洋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窘境,平阳县直面困难、勇于担当,铁定决心、自我加压,在全省率先提出了“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的目标,强势推进“一打三整治”行动。
讲究策略,做深做细渔民思想工作。
选派了26名县管后备干部、65名中青班学员和54名熟悉当地渔区情况的工作人员,组成6个宣传工作组,两次进驻6个重点渔区,实施“一个渔村、一位领导、一个小组、一套宣传册”的“四个一”工作法,把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和政策传达至每个村、每艘船、每户渔民。
联动打击,确保“三无”船舶整治到位。
组织县海洋与渔业、边防等部门成立了海上快速打击小组,坚持开展以海上、港口为重点的清查联合执法行动,迄今已实施海上联合执法60余次,查扣涉渔“三无”船舶57艘。加强陆地源头控制,对陆上的“三无”船舶发现一艘,查扣一艘,并严厉打击向“三无”船舶供油、供冰的违法行为。
多管齐下,全面助推渔民转产转业。
因地制宜,创新手段,采取转、扶、帮、贴等措施,为“三无”退出渔民谋划出路。一“转”,对有意愿从事其他行业的退出渔民,通过建立劳务招聘、业务培训等平台,帮助其彻底转出渔业一产。二“扶”,对难以割舍海洋情结的退出渔民,通过提供小额贷款、技术培训咨询、养殖保险优惠等服务,引导其发展海水养殖业。三“帮”,对文化程度偏低、海上经验丰富的年老渔民,通过组建护渔队、转为养殖船等方式,解决其就业问题。四“贴”,对计划转向海岛旅游业的渔民,提供政府贴息3年的15万元小额贷款,鼓励其发展滨海旅游活动。
截至今年2月,平阳县已取缔涉渔“三无”船舶553艘,全面完成“三无”取缔任务;同步推进船证不符、禁用渔具、海洋污染行为整治等工作,将修复振兴浙江渔场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常态化、可持续的海洋渔业转型发展新路子。
浙江渔场修复振兴风云榜③
全省“一打三整治”工作推进会现场
网具整治
打转并重 护渔安民
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