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省人才市场与本报合办公益性招聘会

求职,如何抢先一步

  记者 方力 通讯员 王鹏程 刘渊慧

  本报杭州4月8日讯 又到一年毕业季。这几天,招聘市场又热闹起来了。

  今天,由省人才市场与本报合办的高校毕业生公益性专场招聘会,为求职者搭建了一个与企业交流的平台。现场80余家单位,推出920个岗位,入场人数650人,达成意向人数130人。

  今天的求职者以应届毕业生为主,不少应届毕业生感叹工作不好找。为此,记者也请有关专家为求职者梳理了一些问题,为大家支支招。

  能吃苦,方有为

  销售精英、销售经理、销售代表、销售助理……招聘大厅里,各单位招聘简章上的信息,大多是销售类的岗位,销售人才依然是不少企业紧缺的。

  许多企业都提到,由于销售岗位比较辛苦,有的还需要经常出差,一些年轻人干了一段时间后,纷纷跳槽转行,造成销售岗位流动性较大。

  “其实不少大学生对销售这个岗位认识不足。”巨海集团人力资源部刘经理说,现在不少应届毕业生认为销售就是推销,卖卖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其实不是的。刘经理说,销售岗位也很锻炼人,首先做销售必须要非常了解产品,了解工作流程,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能锻炼与客户的沟通交流能力。

  河南姑娘廖祥玉就对销售情有独钟。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的她,毕业后来杭州找了一份销售工作,工作期间因为家庭的原因辞职回家呆了一段时间。这回再次来到杭州找工作,目标非常明确——还想找份销售类的工作,“现在许多企业都招销售,这方面工作不难找。”廖祥玉非常健谈,也很热情,“销售工作对我的锻炼很大,也学到了很多待人处事的技巧。即使将来要换岗位,我想也会有很大帮助。”

  记者看到,除了销售类岗位,专业技术强的人才也受企业青睐。不过这些岗位多半需要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不太合适。

  【建议】对于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如果暂时无法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不妨先找份锻炼机会多的工作提升自己,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勤实践,增底气

  面对竞争,面对一些企业的高要求,不少应届毕业生觉得无所适从。当这些几乎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去找工作时,究竟该如何提升自己呢?

  “您想找什么方面的工作?可以坐下来聊一聊……”在招聘会现场,记者看到浙江电商网络有限公司的招聘摊位后坐着一个年轻女子,她是公司负责这次招聘的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小王。记者了解到,原来她和那些应聘者一样,都是应届毕业生。

  小王是浙江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四学生,当同龄人还在为工作苦苦追寻时,她已经在公司独挡一面了。

  大三那年,小王就利用假期开始实习。去年,她又在海创园的一家大公司找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习工作,从事社保、员工培训等工作。这家公司的实习期待遇不错,就在不少同学都在感叹时,她却做了一个惊人之举——离职,来到了现在这家公司。“虽然现在这家公司的待遇不如之前那家,但我觉得这里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小王告诉记者,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很枯燥也很难,但是她咬牙坚持下来了。小王说,万事开头难,很多工作刚开始做,都会觉得枯燥,似乎永远看不到头,但只要坚持下来,就会发现这条路“得”比“失”多。

  【建议】大部分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在校期间多以理论课为主。这样的情况下,不如学习小王的做法,利用假期多去实习,锻炼自己,学习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为找工作增加砝码。

  敢突破,天地宽

  一大早,来自淳安的叶佳乐就在招聘会现场转了好几圈。他是嘉兴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大四学生,他想找一份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

  现场有好几家用人单位推出的岗位和土木工程专业有关,小叶却难以应聘,“要求应聘者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者拥有高级工程证,我们是应届毕业生,怎么可能?”他无奈地摇摇头。

  “我们也有一些岗位是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比如资料员、预算员等,但有的年轻人不太愿意做。”鲲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人员说,很多毕业生对行业并不了解,也缺少职业规划,一旦觉得岗位不合自己的心意,就放弃应聘。

  记者与求职的应届毕业生交流,发现他们大多希望找一份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而那些跟自己专业无关的工作都不愿意去尝试,主要担心自己无法胜任。

  “不少年轻人一心盯着自己的专业,不敢放手去试一试其他工作。一旦无法跟自己专业相匹配,他们就会放弃,不愿意突破自己。”巨海集团人力资源部刘经理认为,这是造成部分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重要原因。

  【建议】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之前,要对自己的职业有个规划。如果没有专业对口的岗位,下一步该怎么办?应届毕业生要敢于突破自己,条条大路通罗马,抱着平稳的心态,“高不成”不可怕,最怕“低不就”。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求职,如何抢先一步 2015-04-09 3841204 2 2015年04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