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文章导航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义乌电商启示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

  义乌电商启示录

  无论处于怎样的历史节点,创新,都是流淌在义乌城市精神中的基因,为城市提供不断向上发展的原生动力,引领义乌在一个个关键时期顺利实现转型。

  三十年前,义乌,以小商品为支点,撬动世界大市场,成就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史上的“义乌现象”。

  当“互联网+”思维成为社会主流意识,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形成:

  传统市场会以什么方式应对新的商业生态?现代城市如何在转型中脱颖而出?人们经历了怎样的心态变迁?

  电商背景下,市场重塑、城市转型、个人追求,多种发展势头在这片大地交织共进。对义乌来说,并无成熟的参考范式可循,不断创新和突破自我是始终向前的必要路径。在此过程中,“义乌电商”现象对中国电商市场全局而言,都带有浓厚的启示性意味。

  文 陈爽

  电商崛起,传统实体市场受到一定冲击,一时之间,“颠覆”一词甚嚣尘上,引发实体市场或困顿、或恐慌的多种情绪反应。义乌,以一贯的清醒认知市场,紧踏着“互联网+”的节奏顺势而为,电商并没有颠覆实体市场,二者以融合的方式亲切相处,虚拟与现实形成合力,维系着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持续繁荣。

  义乌对市场和商机始终保持着极度敏感,三十年来,它的视野从来不偏安一隅,跨越了县域小城的体量局限,以全球化视野影响世界。“市场外向度65%,180多万种小商品销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义乌市场缔造的这组数字,成就了它“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聚中心”的美誉,数字背后,意味着对市场脉络的精准把握和对“义乌制造”商品的精耕细作。

  从捕捉市场需求点到实体商品诞生,小商品市场上存在一种特殊的“义乌速度”——世界杯期间响彻南非大街小巷的“呜呜祖拉”;“中国梦”概念提出后,顺势而生的“中国梦”灯笼将中国元素和文化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义乌人很自信地说,市场上新出现的小商品,两三天内就能在当地市场找到,最长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星期。不少企业负责人感慨,如果离开义乌,恐怕踩不准市场的节奏了。义乌,俨然是探测市场最新动向的晴雨表。

  与往日的热闹相比,如今的义乌国际商贸城显得清净了许多,单从寥寥的客流表象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被互联网颠覆”之类的论调。事实上,义乌小商品市场另一番无形的“暗战”正酣:敦煌网、速卖通、亚马逊等电商平台集聚了24万户的电商卖家,义乌电商交易额近3年来年均增长49.2%,去年则达到1153亿元。

  然而,浓厚的线上交易氛围,并没有削弱线下实体交易的增长势头。2014年,义乌集贸市场成交额达1073.8亿元,同比增长22.10%,线上线下战绩旗鼓相当,二者相得益彰的市场表现诠释着“融合”的新市场业态。“这两种业态就如每个人的左右手,天生就会紧密协作。”中国小商品城董事长金方平说。融合而非颠覆,共生而非取代,新老两种市场形式在义乌以平和的方式实现和解,“双渠道”合力,拓宽了本地市场与世界联通、联动的空间。

  在时下的中国,灵敏的市场感知力、与电商市场的无缝对接,兼得这两种特性的城市非义乌一个,而来自国家层面政策利好再次擦亮了义乌“世界小商品市场”的金字招牌。随着“一带一路”纳入新的国家战略,站在“新丝路”起点上,插上了电商翅膀的义乌市场繁荣与否,关乎“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影响力。转型中的义乌实体市场借势而飞,电商未来风光无限。

  在义乌,“电商”是能产生全城性共鸣的字眼。对电商意义的高度认同以及对电商机遇的积极把握,让城市及个人自觉用电商思维审视自我:城市谋求转型升级,个人跨越现实壁垒。渐成气候的常态化创新,演化成义乌电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电商而变的义乌市场,呼唤着与之相配套的城市软硬件设施,自上而下的变革正席卷全城。

  走在义乌街头,“义乌——俄罗斯”、“义乌——乌克兰”、“义乌——塔什干”等货运广告信息随处可见,提醒着人们,这是一座国际物流网络畅达的城市。2014年11月18日,“义新欧”国际货运专列从义乌缓缓出发,将装有五金、工艺品等的集装箱运至西班牙马德里。全长13052公里、穿越8个国家的路程,由之前的40天缩短到21天。自此,义乌与欧洲市场的物流交通大动脉进入高度畅通的历史阶段。

  随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国际空港和B型保税区应运而生,义乌的“跨境电商”实力得以夯实,亚马逊、兰亭集势、DX、借卖网在义乌设立采购中心,DHL、FEDDEX、UPS等国际商业快递巨头和中国香港邮政、新加坡邮政、比利时邮政等邮政快递在义乌设立分支或代理机构,由此形成了覆盖全球的“市场采购贸易+海外仓”的跨境电子商务新模式,义乌的电商国外快递日均出货达25万票。于是,有人断言:“义乌是浙江省适宜做跨境电商的新高地,没有之一”。

  硬件设施改变着城市的电商风景,而对电商市场的管理成为城市管理中的重要议题。

  因使用虚拟网络载体,电商交易平台的安全性和规范性饱受质疑,而不时涌现的交易纠纷也稀释着买卖双方建立的信任,如何运用有形之手规范商业环境,并塑造高品质的电商市场,在国内,尚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参考,义乌的城市管理者以开拓者的姿态,探索创新市场管理模式:

  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电子商务研究院,承担电子商务环境下相关应用的研究;成立义乌电子商务专家组,作为义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智囊团;设立4家电子商务类行业协会及一家快递物流协会,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

  不久前,10家“义乌购”网商拿到了崭新的“网上营业执照”。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营业执照上的账号信息与实体经营场所对应,实现了网上交易可管可控可溯源。”义乌,在规范网商经营方面走在了国内前列。

  对散布在19个电子商务园区的12万家网商而言,依托科技含量不高的小商品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附加值低的现实,是制掣自身发展的短板,义乌工商学院贾少华院长曾预言:“如果义乌小商品的附加值提高5个百分点,等于再造一个义乌市场。”这一观点得到从业者的普遍认同。

  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个性,为创业者积极创新、突破小商品网店的短板提供了可行的切入点:

  当地制造业企业“双童”让小小的吸管拿下200多项专利;用数码纺织打印的墨水打印十字绣图案;一款因创意而生的自拍神器迅速红遍海内外;开发出自行车智能手机架的蔡健获得了有“工业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红点奖”……

  将新的市场感悟和理解融合成创新的源泉,当这种创新成为常态,一个以小商品立市的城市势必得到市场的尊崇,并以其强大的内生动力带动电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有海纳百川的包容特性,给站在风口的万千追梦者腾空万里的支点,怀揣着各种梦想的人们以电商之名汇聚而来,用昂扬的激情缔造传奇般的追梦故事,为义乌注入更高识别度的城市文化印记,供后来者传颂和品评。

  有人说,白色,是世界上最包容的颜色,留存了足够多的空间放任充满想象力的涂鸦,义乌,像是一块白色的巨型画布,承载着更多希望和创造力,让追梦者任性涂鸦未来世界的景象。

  青岩刘,被誉为“中国网店第一村”,汇聚着来自天南海北的1.5万名网商,2014年,村里2800余家网店实现了35亿元的成交额。在青岩刘网商服务中心的一面墙壁上,张贴着60多位青岩刘网商群英谱,90后占据了大多数。而青岩刘只是义乌创业青年汇聚图景的一角。

  有一群年轻富有朝气的脸孔,跨越了全球范围内的地域阻隔,将梦想的起点选在了义乌,在方寸之间向世界传播小商品的价值和意义;

  这是一群追求自我价值的年轻人,因为有清晰的目标作向导,他们早早退却了稚气,在激烈的商海竞争中创意思维,并用实践填满理想和现实的分野;

  这里让20多万外来务工者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富人,也吸引了1.6万余名高端人才。“草根创富”与“精英创富”共同写就“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故事合集。

  在义乌的电商园区走访,笔者经常听到一个“创客”的名词,这是一个“为创意而生”的庞大群体。被称为“创客”,是让年轻的电商创业者颇感自豪的事。

  “创客”热爱当下所做之事,并对理想怀有纯粹的信仰,他们更愿意在个性化的空间里工作或思考,在办公细节处彰显互联网思维,使休闲与工作交融,人文与情怀并举,将天马行空的想法和理念融入对电商事业的执着:贾劲用个性化的包装为酒注入了年轻人的精神内涵;电商贷的创始人廖张继信心满满地说:“未来五到十年,电商贷必定获得金融牌照成为互联网银行”……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义乌,这群充满想象力的人,游刃有余地应对电商世界的不确定和诸多未知,把握每一个当下机遇,在追逐电商创富的同时,收获着独特的生命体验,谁又敢否认,某一天,他们之中某个看似不起眼的创客,成长为下一个乔布斯?

  电商,并不是一座城市问鼎未来的终极方向,却给了新时期的义乌突破自我的最好契机,也使一脉传承的城市创新精神光芒依旧,这座插上了电商翅膀的世界商贸之城,将得到时代的再次认可和深度解读。

  后记

  “义乌是一个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无奇不有的城市。”在真正了解义乌电商之后,我们更能体会到这句话饱含的丰富意味。

  当传统市场面临电子商务冲击时,他们凝心聚力,适应变化,促进变化;在新一轮的商业模式竞争中,他们转变思想,抢先布局,抢占先机。我们看到,一个群体的创新,成就了新时代的“义乌现象”;一群人的能量,转化为一座城市持续进步的根本动力。

  今天,义乌人默默奋斗的每一步足迹里都有关于“莫名其妙”和“无中生有”的详实注解。我们也相信,下一个经济年轮,义乌还将继续“点石成金,无奇不有”的传奇。

  照片由义乌市电商办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2015-04-09 浙江日报2015-04-0900007;浙江日报2015-04-0900011;浙江日报2015-04-0900010;浙江日报2015-04-0900012;浙江日报2015-04-0900014;浙江日报2015-04-0900018;浙江日报2015-04-0900016;浙江日报2015-04-0900022;浙江日报2015-04-0900027;浙江日报2015-04-0900029;浙江日报2015-04-0900033 2 2015年04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