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非抗击埃博拉近三月
浙江医护人员回家了
本报杭州4月7日讯 (记者 郭兴华 通讯员 王蕊 陈晓华) 雪白的百合,鲜红的玫瑰,还沾着杭城午后的雨滴。紧抱着花束的黄利明祈盼着飞机千万不要晚点,这只会让他和妻子见面的时间延迟。
5岁的瑶瑶靠在奶奶的怀里,眼睛紧紧地盯着机场到达区的出口。三个月了,她已不知道问过奶奶多少次:“妈妈为什么还不回来?”
盼望着,盼望着,所有的等待,只为迎接参加我国第二批援利比里亚埃博拉医疗救治队的浙江医护工作者凯旋。三个月的时间里,来自浙大一院、省人民医院的10位医护人员,远赴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在遥远的西非、在抗击埃博拉一线取得了不俗战绩,并实现了自身零感染。
下午3时许,当医疗队一行在队长黄建荣的带领下走出出口,迎接他们的是鲜花和笑脸,还有一声声带着乡音的问候。
黄建荣80岁的老父亲来了,这位罹患肿瘤、正在化疗期的老人坚持来到机场,只为早一会儿见到儿子。三个月来,身为儿子的黄建荣没能陪在生病的父亲身边,但身为队长的他却一肩挑起了救治埃博拉患者和照顾同行队员们的重任。
和前来迎接的同事们紧紧拥抱,浙大一院主管护师高春华的泪水已夺眶而出。“在那边发过一次低烧,当时特别害怕,以为再也回不来了!”
浙大一院感染科徐小微的父母、丈夫、上初中的女儿都来接她,前往非洲前,她跟家人约定,每天都会在微信、QQ上报平安。但是,直到见到家人,有些“实话”她才敢说:“在30多摄氏度高温又没有空调的病房里,穿着密不透风又重达几十斤的三层防护服,时常会有昏厥的可能,而一旦昏倒摔破了防护服就会有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危险。”
和徐小微一样,没对家人完全“说实话”的还有省人民医院感染专业主治医师汪明珊。有个一岁多可爱宝宝的他总是给家里“报喜不报忧”。但自从他前往非洲后,国际新闻里的埃博拉疫情就成为家人们最关注的内容。
据了解,在利比里亚的近三个月,包括浙江医护人员在内的中国医疗队为当地埃博拉防治作出了突出贡献,60%的治愈率远远高于美、德等国在当地开设的医院。除了积极救治埃博拉病人外,他们还为当地医护人员和民众提供传染病防控方面的指导及培训,为当地“留下了具有传染病防控能力的精良队伍”。
黄建荣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自利比里亚最新发现的一个埃博拉病人经中国医疗队救治3月20日出院后,当地再未发现新增病例,一旦连续42天仍未发现新病例,该国即可宣布埃博拉疫情结束。
回杭后,这些从非洲归来的勇士们将马上投入到工作中,对抗击埃博拉的经验进行总结。“来自浙江的医护人员,与疫情生死相伴,为埃博拉感染率的降低作出了贡献。”省卫计委医政处副处长俞新乐表示,浙江医护人员将时刻准备着,只要祖国召唤,随时出征再战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