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谧优雅 包容似海
——宁海,生态与发展并重的和美之城
文/ 陈爽
宁谧优雅 包容似海
——宁海,生态与发展并重的和美之城
城市发展到今天,早已摒弃了对建筑体量和城市规模的过分尊崇,回归到追求内涵之美的轨道上,各式现代建筑和产业布局背后的城市个性,成为识别一座城市的新尺牍,城市布局、自然、文化等元素融合为内涵之美,造就了宁海独有的城市风格。
居于象山港和三门湾之间,山有天台之雄,水有东海之广,宁海,这座东海之滨的“鱼米之乡”已然是东海边的耀眼明珠。发展之势和自然环境融合,经济与生态“双赢”,是现代宁海恪守的城市价值追求。早在1997年,宁海便确立了“生态立县,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历经时光积淀,以“生态”为基础的城市发展思路被不断夯实,宁海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县等系列荣誉,对生态自然的尊重得到了权威的认可。
宁海孕育了震古烁今的文化传奇:胡三省苦心孤诣校《通鉴》,方孝孺道德文章传千古,潘天寿国画大师绘丹青;前童、龙宫等享誉中外的历史遗存,是宁海人精神承袭的“文化花园”,古朴的建筑群落和完整的“十里红妆”等习俗,汇集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图景,这些凝结着记忆和乡愁的实体存在,浇灌着一代代宁海人的精神之根。
到“森林温泉”的氤氲里体验水之灵动,或者去越溪乡王干山感受一下“观东海日出,看沧海桑田”的气韵……徐霞客游记开篇地——宁海的万种风情便在眼前一一展现了。
有人说,与大海为邻的宁海,其城市品性也和大海相像,有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既保留传统又承接现代,既坚守生态又追求发展,协调各元素之间的关系,从容地统筹和解答着各类时代命题,也练就了城市发展的“和”字哲学,使“美丽县城”宁海里子美,面子更靓,在城市化发展大潮中,始终保持着大海般的自信与优雅。
文/ 陈爽
专家组点评
宁海建设美丽县城要把握好几个关系:1.体与局部结合。宁海要顺应开发三门湾的大局,找准自身定位,以十三五规划、宁海县域总体规划、美丽县城三年行动规划实施等为引导,各部门对自身工作进行提升和完善。2.软硬件的关系。在夯实硬件设施的同时,软件治理中,要注意人的素质提升,提升人们的审美价值观。3.处理好建设与治理的关系。4.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打造适合宁海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式。
——张晓红(注册城市规划师)
无论是美丽县城还是美丽乡村建设,都要把握好三点:即美在生态,美在文化,美在特色。在城镇化进程中不能丢失乡村风味,要在城市建筑中体现宁海文化元素。宁海在美丽县城或美丽乡村建设中,必须思考以下问题:1.怎样保持乡村风味?2.提炼出美丽乡村慢生活标准,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内涵。
——潘立勇教授(浙江大学教授、人文旅游专家)
建设美丽县城,体现在三个方面:1.全域性。美丽县城涵盖全县范围,城乡形成一个整体。2.特色化。体现为城乡建设的特色,经济发展的特色,人文发展的特色。3.内涵美。包括节约、低碳的自然空间,人居舒适的元素,山清水秀的生态美,万众创新的创业环境,安居乐业的和乐空间,要以全域性视角看待特色化的内涵美。
——吴文勇(高级城市规划师)
美丽县城建设要以规划为龙头,不仅从功能的角度做规划,还要突出品质提升等方面的内容。比如推出整体性的城市设计,出台最重要的山水借景控制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彰显特色;城市设计工作,要思考在具体规划管理上怎样落实好;功能完善方面,要围绕怎样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幸福感来进一步深化,针对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做规划,来解决问题,提升城市幸福感。
——汤海孺(杭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新老融合】
布局“三门湾时代”
论及宁海的城市格局,人们多用“二湾明珠,山海绿城”来总结,宁海湾、三门湾是宁海向海的必经之路。秉承着相融相生、互促共进的发展理念,宁海县确立了“东崛起、北跨越、西统筹、中提升”的区域发展战略,着力构筑“中心城区—副中心—中心镇(特色镇)—一般镇”四级体系,形成了“一核、两翼、六心、多点”的县域城镇发展格局。随着三门湾区域纳入全省战略决策者的视野,宁海县迎来了更多的发展良机。智慧的宁海人抓住这一利好,谋划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向三门湾进军”,加快了宁东新城(即三门湾新区)的建设。去年7月,三门湾新区被提升为宁波南部滨海新区。
发展前景和原有实力使城市吸引力提升到了新的维度。去年,两个大型优质项目的落成印证了这一点:宁海与中信集团合作开发、投资达33亿元的西店新城项目,将带动后续超过200亿元的项目开发;与广东道和集团就梦想·中国城项目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涵盖明港通用航空风情小镇、中华文化城、养生养老度假城等项目,总投资将超过500亿元。
宁海人深知,老城区是城市文脉传承延续之地和主要载体,建设新城,推动老城的有机更新同样不可懈怠,保护老城区现有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风貌,建筑与空间设计上吸收传统文化元素,以"拆旧建旧、修旧如旧"的理念推进城隍庙周边区块改造;在片区规划引领的前提下,对老城做功能性的改造提升,推动城区产业的有机更新,中心城区“退二进三”的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了,新落成的西子国际、香港城时尚广场等城市商业综合体初具轮廓。
在城市整体布局上,宁海追求新城与老城的协调融合,在产业布局上,以新区为核心,推进产业向新城集聚。以“集约、集聚、集群”为原则,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入园进区;依托“6+6”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二区八园”建设,提升重点乡镇工业小区产业配套功能,实施城市新区集聚提升计划,将现有的分散产业集聚于新区内,促进“以产促城,以城带产”,实现产城融合。
一批特性明朗的产业与新城成长同轨并进,使新城在成长之初,便具备了较高的产业识别度,为新区快速崛起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以建设一类通用机场为契机,作为中国第一个“明港航空风情小镇”,明港镇将成长为集水上、陆上机场跑道、航空文化产业、航空服务保障、私人飞行、水上飞机娱乐中心、帆艇水上乐园、户外水陆运动和商务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具有滨海特色的高端休闲旅游集聚区;借助宁波生物产业园加速建设的东风,在整个新区产业群中,生命健康产业创新集群的产业辐射效应不断凸显。
以生态美闻名于世的宁海,为城市“借山造势,借水造景”提供了无限可能。昔日的颜公河下游已成为今天的天明湖公园,发挥着城市景观和防洪双重功效。在天明湖建设中,尽管居住多年的老宅子被拆除,桃源街道桥下潘村的400多户居民依然毫不掩饰搬迁新居的喜悦,天明畔的天明花园安置小区成了他们的新家园,新家仍在天明湖畔,下潘村人体会着城市发展带来的生活和生态实惠。
不久后,以颜公河和杨溪为生态主轴,将逐渐建成以运动休闲为主导的滨水慢行绿道,从而形成公园化、人性化、开放式的公共空间轴线;与此同时,城市主要干道的景观提升也是今后城市美化工作的重头。大到城市景观的品质,小至一草一木的考究,宁海,正打造更多“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美丽空间,安放人们的幸福生活。
【历久弥新】
绵延精神根脉
翻开整部中国文化史,和宁海有关的几页算得上浓墨重彩的部分。
这里滋生出“文化现象”,犹如庄重的历史符号,烙刻进了中国的文化进程:方孝孺的忠诚、柔石的坚定信仰,体现着宁海人高贵的品性;潘天寿画作中流淌出的生活情采和趣味,小品中不失雄大、奇险、强悍的审美,时而沉静,时而雄浑,像极了宁海对面的浩瀚东海,多种美的融合使宁海文化独树一帜。
刚刚过去的元宵节,前童古镇又迎来了万人空巷的盛况。在这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元宵行会”从明清的时光里走到了现代:欢天喜地的童氏族人抬着古老的鼓亭、抬阁,绕街串巷,以纪念先人兴修水利的功德,古老而盛大的仪式结束后,意味着春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新的一年开始了。
这是一片与自然关系亲密的建筑群。前童人依然平静地生活在1300多间各式古建民居里,不为参观者所扰。鹿山矗立其东,塔山在西面静立,白溪、梁皇溪从村前村后流过,每个院子中央专门开辟一块方正的“道地”,用于解决人际纠纷,维护宗族和谐;即使身居宅所,童氏的先人也不忘提醒家庭成员“职思其居”;在民俗博物馆,制作精美的“万工轿”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十里红妆”是何等风光。
当地文化的代言者——古村落,并不止前童古镇一处。在神秘的龙宫古村,古民居、古戏台、古道、古木等文物古迹俯拾皆是;许家山村随处可见的石屋、石墙、石巷、石桥,使整个村子呈现出原始和荒野之美,传统的牛耕田、制番薯粉、捣年糕等生活方式传递着古村的现代能量。另外,西岙村、清潭村等7个完好的中国传统村落,也是系统性研究宁海文化的活标本。
宁海人没有对古村落进行功利性地开发,而是谦虚、恭敬地呵护着从先人手中承袭的“精神佳作”,或许,将自然而然的生活贯穿其中便是最好的传承。
【休闲与自然】
静享“慢生活”梦想
无论现代人的审美眼光有多挑剔,到了“全县皆是风景”的宁海都不至于失望。顶着“中国旅游日发源地”和“徐霞客游记开篇地”的双重光环,宁海既有静态气韵又有动态的活力之美。热情的宁海人用一句“漫步山村,亲近海风”,便给观光者带来“慢生活”的无尽遐想。
走进宁海,仿若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身体的每个毛孔都沉浸在清新和自然之中。宁海森林覆盖率达62.58%,居浙东沿海地区前茅,全年空气质量一级以上达300天以上。除了质量上乘的空气,不得不提宁海的水,宁海因各种水态之美而多了灵动气质:县域内的白溪、洋溪、清溪、凫溪、中堡溪五大溪流贯穿全县近3/4的景区景点,形成了“水围山、山绕水、山水交融”的自然布局;白溪水库浙东大峡谷是全国首批水利风景名胜区,保障着宁波市饮用水供应;有“海上千岛湖”之称的宁海湾以沉静、清澈的蓝色成为长三角最美的海湾之一;而宁海森林温泉凭借浙江省领先的温泉水质,被誉为“华东第一森林温泉”。
与自然真谛默然相契的宁海,向人们发出了休闲运动的倡议,被誉为中国首批文化休闲旅游示范地和中国山地户外运动基地。
国内首创的500公里国家级的登山健身步道,每年吸引着全国各地成百上千个团队来此观光体验考察,在这里休闲健身。这条承载着人们健康休闲心愿的步道也是一条“致富道”,步道将沿线景区景点、农业渔业基地、乡村农居等“串珠成链”,带动沿途农村旅游产业兴盛。去年,沿线农家乐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
近年来,宁海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12个,省级生态乡镇实现了全覆盖,在倡导回归自然,回归乡土的今天,良好的生态环境重新定义着宁海农村的发展动向,促使农村由一产为主导逐渐向三产过渡。强村和富民思路统一,不断充实着农村旅游的内涵:桥头胡街道双休村、“综合性农业主题乐园”——欢乐佳田农场、宁海湾“船老大”海上渔家乐,胡陈乡东山桃园“万亩桃花,争奇斗艳”,桑洲的油菜花节,深甽的“十月半”民俗文化节,长街蛏子节等一批纯正的乡村旅游品牌应运而生,宁海出台了宁波市首个农家乐行业服务标准,保障农家乐走上长效运营的良性轨道。
生态,是宁海值得骄傲的城市标签,也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底线。为呵护生态之美,宁海启动了针对化工、造纸、食品等六大行业整治提升行动,仅去年一年,就舍弃了近3亿元工业产值。而近年来,无论是如火如荼的“五水共治”,还是“四边三化”,抑或是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八大行动计划”,均是围绕生态为中心做文章,巩固放大“生态环境”这个“最大优势最强符号”,不断擦亮“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的金字招牌。
对城市来说,美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经济、生态、城市、乡村等全方位统筹。宁海,精修外在具象美和文化的内涵美,始终为城市价值加码,营造和美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收获着与日俱增的幸福体验,在这座生态型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诗意地栖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