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一村支书家住宅违建3年多仍屹立不倒
这幢小独院,为何拆不掉
记者 王庆丽 许雅文
本报讯 衢州市绿色产业集聚区东港街道闹桥村村支书胡弟古家的自建住宅及其所在院落,3年多来先后被街道、区及市各级相关部门认定为违法建筑,却始终未被拆除。
明知是违建,为何不能拆?日前,本报接到举报电话反映上述情况,并提出疑问。本报记者随即前往当地调查采访。
东港街道地处衢州市城区东南部,下辖包括闹桥村在内的8个行政村,曾先后隶属衢江区、衢州经济开发区管辖。2012年10月,由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衢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四区合并而成的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正式挂牌,该街道亦被划入集聚区管辖范围。
4月1日上午11时许,记者从位于集聚区内的乌江东路上向东远眺被举报的违建住宅,只见一幢主体由深红色屋顶、暗黄色墙面加乳白色阳台组成的4层小楼,在周边一片低矮的水泥房衬托下显得格外气派。
小楼所在的院落十分宽敞,院内种有柳树、棕榈树及一些小型乔木,一个高度超1.5米的白色圆弧型台阶直通小楼大门。一圈由灰墙、红砖砌成的不规则形状围墙,将整个院落与外界分割开来,院子里住宅区域与小型鱼塘和花圃间再用一排黑色栅栏隔开。
走近小院,记者看到,院落大门正对一条平整的乡村小路,南面紧邻一片油菜田。举报人及该村其他几名村民均向记者指认,此处正是村支书胡弟古家的住宅,总占地面积达6亩多。
根据举报人提供的材料,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间,由衢江区东港街道办事处、衢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衢州市人民政府信访部门先后出具的书面材料均指出,2011年5月,胡弟古委托有关鉴定机构,认定自家屋面渗水严重,需进行全面修复。经所在街道办事处同意后,他向原市规划局城东分局(现集聚区规划分局)呈报危房修缮申请,并于同年8月1日得到“同意该户在原地址、按原基、原结构、原高度、原面积96.1平方米,进行危房修缮”的意见。
举报人说,胡弟古家原先鉴定为危房的老房子早已在几年前被拆除,现住宅是在距离原住宅约30米处新建的另一栋楼房,而各有关部门对于该建筑所存在的“擅自移位、超高、超面积”等违法事实均已认定清楚,但该违法建筑却始终没被拆除。
政策不明,成为相关部门拖延处理的说辞。比如,衢州市衢江区东港街道办事处于2012年11月6日出具的一份调查说明表示,由于该建筑“处理难度大,考虑政策的统一和整体违建的处理,目前开发区正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研究出台处理意见,待处理意见明确后启动违建处理事宜”。而在2013年2月20日由衢州市人民政府信访部门开出的信访事项复核意见书也指出:“鉴于该房屋是胡弟古户唯一住宅,符合‘一宅一户’政策要求,而全市又存在类似违法建设情况较多的实际,决定将其纳入全市正在开展的‘三改一拆’违法建筑处理专项工作,待政策明确后按统一政策分类处理”。
举报人称,去年11月,他又向中纪委巡视组反映了上述情况,并于同年12月得到了一份由东港街道纪工委所开出的实名举报结果反馈单。在这份最新的回复中,他被告知,由于胡弟古家的住房属于“一宅一户”,且目前不具备安置条件,故实行暂缓拆除。
“没有安置方法就能逃避处理?全市其他相同情况的违建主体难道都能因为这样的理由而可以放任不管吗?”村民们望着胡弟古家的这幢独院议论纷纷。对于这幢违法建筑的后续处理情况,本报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