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美丽乡村

万象更新始于春

  春耕季,我们再一次将目光聚焦这希望的田野。耕者有雄心,一场农业现代化的变革轰轰烈烈,回答着永恒的话题: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还有什么比回到土地、回归乡村、回归农业更酷?还有什么比热爱土地、敢于创新更让人心潮澎湃?

  清明过后,春盛时。此时,雨水更丰沛、阳光更热烈、草木更葱茏、星空更温柔。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古老的农谚道出农时,春天是生命孕育的季节,也是农事耕作的开始。数千年农耕文明的滋养,养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时间意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对于春天,我们总是满怀希望,春耕、插秧、播种。

  一年之计在于春,万象更新始于春。在农作开始的季节,做好准备工作,酝酿新的丰收,开创新的局面。之于农事如此,对于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更是如此。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持续的重大课题。

  今年开春以来,中央层面出台强农、惠农、扶农政策的脚步声声急、步步深——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2次聚焦“三农”,足见政府对粮食问题、对农业发展的重视;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以较大篇幅针对未来农业和农村发展建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方案部署,并制定了量化目标。

  对于中国这个13亿国民、9亿农民的国度,把农业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顺理成章。中国农业发展与高速增长的经济之间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冲突,耕地趋紧,水资源奇缺,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的制约日益明显,同时又面临着农业产业化滞后、供需关系日趋偏紧、农业污染加剧、城乡发展不均衡的复杂局面。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互联网+”、“第六产业”……从这些亮眼的新提法中,农业不再是传统的靠天吃饭、高强度、低产出的农业,而是一种打破城乡旧式关系的农业,也是加上互联网属性、更年轻化、更战略化的现代化农业。

  还有什么比回到土地、回归乡村、回归农业更酷的呢?在这个春天,古老悠久的农业散发出青春的气息,从高科技的栽种方式,到强大的物流,再到各逞新奇的销售方式,我们每一个人都必然以某种方式进入到这个进程中。

  2015年世博会即将在米兰开幕。这一次,这个被誉为“科技成果的收藏者和展示者、文明演进的承载者和推动者”的博览会的主题为“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将关注点落脚在农业。中国馆广场上,将有一片约400平方米、由4万多根LED麦秆组成的“希望的麦田”,展示中国农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农业,这是一个新奇又古老的主题,在世界范围内,对农业的聚焦不是偶然。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能源和粮食安全、核扩散、城市化浪潮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撼动着全球经济板块结构和政治生态气候,全世界的国家,无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都在追问着同一个问题:现代化的征途,将把人类带到何方?

  在这样的历史方位下,农业以全新的内涵进入我们的视野。农业这个长时间来看似脱离现代化潮流的话题,正引发着一场新的变革——农业正成为一个集技术、经济、政治和国家安全于一体,与整个人类的进化史相并存,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越来越表现为多功能性的、永恒的魅力产业。

  这无疑是一片新蓝海。在中国,新农业面对的不仅是一个万亿市场,而是一个十万亿市场。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农产品与食品市场规模约为10万亿元,互联网企业都在此谋篇布略,争抢高地;

  不久前,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以“绿色崛起”为题,发现当全球经济体的一大部分开始解体,同时构成这些经济体并为其提供资金的消费品和实业的需求开始衰退的时候,总是周期性陷入困境的世界农业却开始持续向上的良好发展;

  投资大亨罗杰斯坦率地说,未来投资黄金不如投资农业,攻读MBA不如主修农业,经营农场或当农夫的收入,可望高于金融业……

  还有什么比田野上的变革更牵动人心?在这个春天,人们清晰地看到,农业的意义早已挣脱出食物供给的范畴,而是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本源问题——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人、民族与世界、科学与自然等等。

  在全国版图上,论粮食生产,浙江是全国陆地面积最小,人均耕地资源不足半亩,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此外,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常常靠天吃饭。

  先天不足的自然条件,使浙江不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省,寸土寸金的浙江,如何整合碎片化、粗放型、分散化、小规模的耕地资源?日渐细分的农产品市场,靠什么让农民致富?如何研发全国突破性、区域带动性强的新品种、新技术,大幅提高单产?如何减轻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建立一套避灾、防灾、救灾的科学抗灾减灾新机制?回顾浙江农业发展之路,这样的疑问不绝于耳。

  从全球范围看,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道路选择无外乎三类:第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规模化、机械化、高技术化模式;第二类是以日本、以色列等国为代表的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第三类是以法国、荷兰为代表的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的复合型模式。

  “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特殊省情,注定了浙江要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展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凸显人力资源优势的高效生态农业、特色精品农业,才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大步转型升级。

  耕者有雄心。行进在浙江,已经不难发现田野上的巨变——在余姚、临海等地,合作社打破了原先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由“户户合作”变为“社社联合”,更好地发挥产权、资本、技术、市场等要素的集聚优势;在宁海,60%以上农产品通过优质加工达到转化,60%以上农产品出口创汇,90%以上的农作物废弃物有效转化;更有水旱轮作、粮经结合的耕作模式在各地成熟应用……

  种植思路在改变,经营体制在变革。推动这些变化的人,眼下有一个名字叫“新农人”。他们也许曾经创造过浙江经济奇迹,他们把从商业积累的资本投向农业;他们也许是曾经的种养大户、农业带头人,调整思路,不怕重头再来;他们也许是年轻一代,他们带着创业梦想上路,追寻新的人生价值。

  还有什么比热爱土地、敢于创新更让人心潮澎湃?在这个春天,还是那片视野中熟悉的土地,但却新鲜而充满活力。心怀改变农业面貌的热望,改变思想观念、改进生产方式,才能拓展更大的未来。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 00017 万象更新始于春 2015-04-07 浙江日报2015-04-0700008;浙江日报2015-04-0700011;浙江日报2015-04-0700012;3836096 2 2015年04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