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东风唤不回
舟山市依法整治水产制冷行业助推转型升级
文 / 林上军
不信东风唤不回
舟山市依法整治水产制冷行业助推转型升级
文 / 林上军
三月抲鱼迎“旺风”, 四月抲鱼“洋生”汛。号子打打脚蹬蹬, 一网撒开就抲重。
眼下正是舟山渔场春汛捕捞旺季,作为全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4月的舟山也是水产冷库最繁忙的季节,装卸、理鱼、打包……一切看似平静如常,其实近一年多来,这座“中国渔都”刚经历一场脱胎换骨般的阵痛——水产制冷行业在安全生产铁腕整治中实现了涅槃。
水产制冷行业,舟山最古老的传统产业之一。按照新的安全标准规范进行衡量,它既有许多因历史积累形成的安全隐患问题,老企业执行新标准难的问题,也有关系渔业生产产业链、从业者切身利益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要进行一次“手术”式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的整治行动,或关或改或迁,直接冲击着企业固有安全意识和经济利益,整治提升攻坚战想要取得全面胜利,其任务有多艰巨、难度有多大?
但这场战役在舟山已经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实现了以安全整治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的目标。全市370家水产制冷企业,关停安全生产条件达不到要求的水产企业101家,248家水产企业投入3亿多元资金进行安全隐患整治和技术、设备更新改造,推动21家骨干企业向水产品精加工园区转移集聚。2014年舟山水产制冷行业总体效益不降反升,规上水产加工产值增长了10%。
舟山的做法,让人感受到政府部门以决心、公心、诚心、恒心换来企业从抵触到认可的转变,感受到这一整治行动给水产企业带来的深刻变化。
决心,决定整治程度
千事万事开头难,领导重视能克难。就在水产制冷行业整治刚开始时,市委主要领导强调,要切实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要把安全生产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形成倒逼机制。
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上海翁牌冷藏实业公司等涉氨企业接连发生事故,给冷库密集、液氨使用量大的舟山水产制冷行业敲响了警钟。舟山的水产冷库许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建造的,存在着设计不规范、设备老化、技术维护不力、距离人流密集场所近等一系列问题,尽管近些年大事故没有,但小事故屡发,存在诸多隐患。
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2013年9月上旬,舟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带队深入舟山水产制冷企业进行检查抽查,检查结束后,市委主要领导在第一时间主持召开市委专题会议,研究制冷行业安全工作,决定按照“坚持标准、突出监管、综合执法、铁腕整治”的要求进行专项整治。一个星期之后,由舟山市安监局牵头提出了整治方案提交市政府讨论。随后,市长携市属9个部门一把手到浙江的浦江、慈溪进行考察,吸收两地整治水晶加工企业和废旧塑料行业的经验,回来后对方案进行修改,确定了“关停取缔一批、巩固提升一批、整合转移一批”的工作思路,对全市涉氨的水产制冷企业进行安全生产集中整治。
“下半年正是舟山水产制冷行业的生产旺季,何况,自舟山有冷库以来,从来没有对这个传统产业进行过‘大动干戈’”;“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又没出大事情,何必为难企业”;“整治就意味着物资的投入和精力的耗费,这些年舟山水产加工业尽管在全国仍是一枝独秀,但因为资源和成本、国外贸易壁垒等因素,行业利润并不可观,有的企业也是苦苦支撑,举步维艰;该项整治重点是氨机改造和整体搬迁,一旦改造,少说投入几十万元,多的需要几百万元、上千万元,整体搬迁的大型企业甚至上亿,这项工作能顺利推进吗”;“水产企业上连渔业捕捞下接深加工产品出口贸易,集中整治必然影响到这一传统产业的发展”;“我的企业建在前,国家安全标准在后,不应该用新标准来要求”等等,在侥幸心理作用下出现了很多的反对声音,众多企业抱团抵触、观望着。
各种反对声、疑问声迅速汇集到舟山市的决策层耳中,然而市委、市政府坚定地表明,安全责任重如泰山,安全工作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必须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舟山水产制冷行业的安全整治不能再等,不能等出了事故再去整治。安全工作是我们工作的底线,要宁听骂声,不听哭声。
市、县(区)两级政府立即由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并抽调市场监管、安监、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300余名骨干力量组成整治工作办公室,实行集中办公、集中执法、集中处置。市、各县区和新城管委会的整治办工作人员纷纷到企业,逐一向企业主宣讲政策,让他们了解整治方案和目的意义,进行思想发动;舟山市各级媒体在重要版面时段进行强势宣传,并同步刊登整改企业名单及其存在的问题,发出了安全生产最强音,传递出了开展整治的坚定决心。同时,县(区)人大、政协对水产制冷整治工作进行专题视察、调研,并有的放矢地展开面对面思想工作,让企业主自觉带头进行整改。加强与水产行业协会的沟通,动员社会各种力量来推动整治工作开展。
公心,关乎整治成败
就政府而言,一次专项整治行动就是一次执法处置的过程,依法公正是必然的要求。水产制冷行业专项整治行动一展开,私企看着国企,小企业看着大企业,没整改的互相看着,整改好的也在看着未整改的,归根到底就是看政府能不能把整治这“碗”菜端出来,端出来的“碗”里是不是一样的内容,而且能否把“碗”端平。这次整治,舟山做到把一碗同样的菜平平地端给了每一家企业,以依法公正整治彰显了政府的公信力。
“一把尺子”量到底。市整治办组织专家对照国家各部委、省厅局出台的相关文件,制定出台了《舟山市水产制冷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基本要求(暂行)》、《整合转移企业安全生产整治基本要求》,理出了50条针对水产制冷行业的执法检查标准,内容涉及冷库的建筑设计、防火间距、审查验收等等。并组织对200余名执法人员开展专题培训,确保了整治标准一致、尺度统一。整治开始后,市、县(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分别组成17个联合执法组对所有370家水产制冷企业开展地毯式、拉网式的联合排查、检查,依据同一标准,对企业存在的各类安全违法违规和隐患问题,逐一列出清单,并做到“一企一档一方案”。
敢于“亮剑”。“以前身边放着一颗定时炸弹,现在晚上睡觉安心了!”2014年11月20日,笔者来到舟山定海干 [揽] [破]镇下沙头217号,当地居民张阿姨对笔者说,隔壁216号那幢3层楼的一二层,半年多前还是一座小冷库,货车进出、氨机发动的噪音不说,3层还开有舞厅,设置办公室,一旦冷库氨机出事后果不堪设想。张阿姨多年的担心终于在2014年3月中旬结束。那天,并不宽敞的下沙头路开进一排汽车,舟山市定海区安监、公安、质监、住建、环保等10部门的100余名执法人员,围住216号冷库氨机房实行强制关停。而此前,舟山定海区水产制冷行业安全整治办公室工作人员已对冷库主人进行了近半年时间的思想说服工作,甚至动用他的亲戚,因对方一意孤行,整治办才决定在最后期限对这家无证无照、安全距离不足、技术维护不到位,并处于居民区的冷库依法实施强制关停。
整治工作开展以来,17个联合执法组共发出整改指令644份,限期整改隐患2732项;责令氨机房停止使用161个;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96个氨制冷空调系统,全部依法进行了割除。
诚心,赢得拥护支持
引导企业、依靠企业、服务企业是顺利推进整治的根本保障。水产制冷行业专项整治直接关联着企业主的经济利益,面对企业主的不理解和抵触,整治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把教育引导做深、把解决困难做实、把服务企业做真,用诚心换来了企业的理解与支持,为整治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以服务、帮扶促整治,因企制宜,切实解决整治与生产的矛盾,是舟山市水产制冷行业整治能够持续推进的有效方法。舟山中亿水产进驻普陀勾山工业园区已10多年,是一家比较重视安全工作的企业,但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其同样存在制冷阀门脆弱、老化等问题。为解决整治期间部分货物必须冷藏的难题,普陀区整治办允许其部分设备停机整治,同时帮助企业落实部分冷藏货物送就近冷库冷藏。整治期间,整治办要求日夜监督安全工作,经过一个月时间的连续奋战,该公司完成氨机车间的更新改造。
整治工作开始尽管碰到一定数量的不理解人群,但也不乏积极响应的企业。中亿水产就是最早响应整治工作的企业之一,总经理忻满海说,借这次东风,把设备老化问题解决,了却一桩心事,应该感谢政府。
原浙江广润生物有限公司位于嵊泗县菜园镇金青大桥下,2013年底,这家企业的32亩土地及1800平方米厂房被嵊泗县国资委出资近5000万元收购,用于临时安置从菜园镇中心地带搬迁过来的9家小型水产制冷企业,这对于一年地方财政收入不到10亿的小县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你闻一下,现在基本没有氨气味道。”日前,在嵊泗海一方生物科技公司氨机房内,总经理朱伟国打开氨机房大门请笔者体验。他介绍,公司开始也有观望心理,经过整治办同志的几次上门说服,他们最终决定配合整治,2014年5~7月进行全面改造提升,终于赶在当地特色水产品——贻贝收割前改造完毕。所投入的70万元资金,可是公司大半年的利润额。他说,感谢政府不搞时间一刀切,允许他们在休渔期内等比较理想的时间节点进行改造。改造以后,他进氨机车间不用带口罩,氨机打冷至零下30摄氏度的时间缩短近一半,节省成本,机器稳定性也提高了。
恒心,推动产业升级
做事如波涛般奔涌不息,为政似潮汐般永不懈怠。安全生产是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专项整治主动融入整个产业提升发展之中,得到的是更强的动力源泉。为此,舟山市还在整治办专门设立了产业转型升级指导组,把专项整治与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集聚化发展有机结合持续统筹推进。
在位于沈家门海洋工业园区的舟山金星水产公司,企业主畅谈了改造后的舒畅心情。公司相关负责人王军波说,改造工程实施从2014年3月份起到8月底,为此企业投入资金2600万元,这是企业入园以来的第三次基建。改造后速冻容量从30吨增加至60吨,库房从千吨增加到2600吨,最主要是原先不适应、不规范的设备全部淘汰,用上行业内公认质量、品牌最好的设备设施。他说,改造期间停产一个月,而企业每日仍需开支10万元。
舟山金星水产公司是众多整改企业的一个写照,正是看到了政府抓整治有恒心,不放过一家企业、一个死角,那些原先下不了决心的企业终于迎难而上,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更使企业的产能得到了释放,产品的品质得以提升,较好地实现了企业安全与发展的相得益彰。
恒心还体现在“堵”“疏”结合上,这一年来,舟山市顺势出台了《关于促进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海洋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水产制冷行业整合提升促进安全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对该行业分别从产业集聚、土地利用、财政金融、优化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支持。同时,在舟山本岛北部规划了水产制冷产业集聚区,整合扩容土地、完善基础设施,为水产制冷行业产业集聚、转型升级提供保障。目前,几家重点骨干企业已经完成了转移搬迁方案的制定,兴业公司的搬迁工作已率先进入了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方向对头就是顺乎民意,方法得当才能破除障碍。通过整治,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扶强了一批行业龙头,引导了产业集聚,推动了水产行业转型升级。
短评
治理一个社会顽疾,现实远比想象的要复杂;提升一个支柱产业,实际推进远比预计的要困难。这是舟山水产制冷行业整治过程带给我们的直接感受。
当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依法依章行事正逐渐深入人心。传统行业的升级改造势在必行,舟山市以安全生产为突破口,依法强力推进水产制冷行业的转型升级,改出成效、改出实绩、改出一片新天地,其壮士断腕的决心、破釜沉舟的胆略、勇往直前的精神,令人赞叹,值得学习。
产业转型升级无法离开安全工作,安全工作必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舟山的实践再次表明,居安思危才能发现安全隐患,真抓实干才能消除安全隐患。“坚持标准、突出监管、综合执法、铁腕整治”才能让活动有始有终、保质保量完成。早抓安全早得益,安全工作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