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埃博拉应善始善终
杨慧
西非埃博拉疫情暴发已有一年,尽管目前得到有效控制,但距最终消灭仍有一段距离。此次疫情暴露出当地公共卫生安全存在明显短板,国际社会应与非洲国家一道,走好抗击“非洲死神”的“最后一公里”。
埃博拉病毒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被医学界识别。一年来,埃博拉疫情在西非大面积肆虐,除了当地经济落后、物资匮乏、医疗条件不足、卫生知识不普及等因素外,如何让国际卫生界更及时获悉并确认疫情、怎样更迅速地启动救助机制,也有值得再审视的地方。
2013年12月几内亚确诊首例埃博拉病例,但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3月才获知并确认,而此时疫情已从该国西南部偏远地区快速蔓延至首都科纳克里。此后两三个月间,几内亚埃博拉疫情不断加重并扩散至邻国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随后“走出非洲”登陆欧美,成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闻讯后纷纷伸出援手。中国在第一时间向疫区国家提供了现汇和物资援助,并根据疫情发展不断追加援助,先后为非洲国家抗埃提供了总价值超过7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并向疫区派出专业医疗队伍,大大提升了当地政府抗击埃博拉的能力。
不仅如此,中国还秉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的原则,在疫区建立永久性实验室,为疫区国家医护人员和社区人员提供专业培训,为当地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为长期有效应对疾疫打下基础。中国的做法体现了不凡的中非关系和大国担当,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联合国埃博拉应急特派团新闻发言人法图玛塔·勒热纳-卡巴说,中国为西非国家抗击埃博拉作出了“了不起”的贡献。
一年来,经过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抗击埃博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要彻底消灭疫情还有一段路要走,因为疾病防控不仅是卫生问题,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问题。
国际社会应该继续为疫区各国提供援助,推动在防控和科研领域的切实合作,争取走好抗击埃博拉的“最后一公里”,彻底打赢这场仗;同时也要着眼长远,帮助西非国家加强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构筑防控疾病的牢固防线,使埃博拉疫情永远远离这块亟待发展的土地。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