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湖州南浔百姓结伴寻春——

踏青择菜,出游莫忘归

  本报南浔4月1日电

  见习记者 李文芳

  区委报道组 冯旭文

  这几日,春天的脚步已踏遍江南。万物萌发,冲破泥土,金灿灿的油菜花引来蝴蝶相吻,马兰头、佛耳草、胡葱等有着鲜香口感的野菜,在田埂河岸竞相滋长。人们褪去厚实的棉衣,伴着清明春耕祭祀的步伐,纷纷到郊外踏青赏春,顺带择把野菜,带回春天独有的味道。

  今天一大早,南浔区善琏镇观音堂村的沈银莲就吆喝上邻居陈林梅,“天气这么好,出去溜溜弯,采些野菜回来”。于是两人拎起菜篮向田园深处走去。“快来看,这里好多马兰头,还有一大片佛耳草。”在一块凸起的田埂上,沈银莲欢快地呼喊着同伴。不一会儿,两人的菜篮子都满当当的。

  穿过桑树掩映的小路,在油菜花香的田野中行走,水田中歪歪斜斜闪过几只鸭子,沈银莲与陈林梅不知不觉走到了大桥头河边。都说“清明螺,赛过鹅”,清明将至,正是螺肉最肥美的时节。“我去看看这河里有没有螺蛳?”陈林梅说着,便走到河堤旁,脱鞋、撸裤腿,下河猫腰摸了起来。

  “真的有啊!你看!”陈林梅手里抓着几颗螺蛳回头兴奋地对沈银莲说。大桥头河直通京杭大运河,村里于2010年进行了河道清淤、生态护岸,河边绿柳依依,岸边草儿青葱。在石缝里摸了几把螺蛳后,两人就顺势蹲在河埠头,把篮中的野菜洗净。

  马兰头经水一焯,配上豆干、咸菜和红辣椒,那独有的清纯鲜香,让舌尖顿时满溢幸福感。这是春天的馈赠,食物裹挟着泥土中的灵气,让人与自然在咀嚼的过程中碰撞出火花。

  这佛耳草,在善琏镇的乡村,已被演化成一道世代流传的美味:与麦芽、糯米粉等混合,做成“麦芽塌饼”。在大桥头河畔边,80多岁的范阿毛老人正坐在门口择菜,摊在地上的,便是这佛耳草。“清明前要把麦芽塌饼做好,孩子们回来可以吃。”她说。

  伴着清明节奏,田间野菜成为桌上的绿色山珍,而久经历史的许多农耕祭祀活动,衍生出约定俗成的踏青之旅。这是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是春耕备耕的开始,更是为蓬勃的生命喝彩。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踏青择菜,出游莫忘归 2015-04-02 3835068 2 2015年04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