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着这条路走下去
之江平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至今已是十年。我们以此为时间界标,回探昨天怎样走来,审视今天走得怎样,展望明天该怎样走。
一切具有时代意义的思想、理念、观点、论断,其真正内容都是由产生时期的迫切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曾经,在竞逐“经济锦标赛”的岁月中,和其他兄弟省份一样,浙江也在拼环境、拼资源、拼能耗;曾经,在遭遇“成长的烦恼”的日子里,低端工业化制约经济发展,粗放生产方式破坏生态环境。
历史是问题的消逝与解决,现实是问题的存在和发展。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换取工业增长,靠低成本、低价格、低效益拓展市场空间,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发展难以持续。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浙江,最早认识到这个问题,最早提出应对策略: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一条绿色化之路由此开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画龙点睛,高屋建瓴;掷地有声,振聋发聩。这,源于实践的必然,是深入基层调研的顺理成章,是丰富生动实践的水到渠成,是长期思想积累的瓜熟蒂落。这,指导现实的回应,是对安吉的充分肯定,是对基层创新的积极鼓励,是对当时生态省建设的高度概括。这,通往未来的战略构想,是对趋势的理性预判,是对规律的本质把握,是对发展路径的科学决策。
从发展观到生态观,从财富观到价值观,从生存观到执政观,“两山”深度改变浙江,深刻影响中国。这是浙江之幸,这是中国之幸。
十年来,全省上下谨记习近平同志的嘱托,站在“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哲学高度,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为了山更清、水更秀、天更蓝、地更净,绘就一幅富有江南特色的山水美丽长卷,浙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始终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把每年6月30日定为“浙江生态日”。
破解发展瓶颈,实施“腾笼换鸟”;推进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打造“生态产业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牢牢守住生态红线;实施“811”行动和六大专项行动。
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生活环境、文化氛围和公共服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布局美、环境美、生活美、身心美”和“宜居、宜业、宜游”要求,打造中国式新农村建设的国家标准。
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全力推进“五水共治”,以此为突破口,深化改革、促进转型、推动升级;开展“三改一拆”行动,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拆除违法建筑;加快“四换三名”,取消26县GDP考核,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
推进“两富”浙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让人民群众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推进“两美”浙江,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
……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前提是护住绿水青山。
有人说,我们手中有两张卡:一张是生态环境信用卡,一张是经济总量储蓄卡。如果第一张卡“刷爆”,第二张卡必被“冻结”。没有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就是缘木求鱼,就是敲冰求火。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让越来越多的乡村树立“示范美”,呈现“共同美”,提升“内涵美”;“美丽乡村”建设,让越来越多的乡村以净为底,以美为形,以文为魂,以人为本。
“三改一拆”,拆出了空间,拆出了资源,拆出了美丽,越来越多的人圆了住房梦、创业梦、城市梦,城乡变得更加整洁、和谐、宜居,美丽家园正在让梦想照进现实。
“五水共治”,全面治水、全力治水,让越来越多的江水奔腾、河水泛漪、湖水荡波、溪水潺潺,水清鱼乐岸绿人欢,能够游泳的河越来越多;倒逼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转型升级之路;发展得空间,政府得公信,群众得实惠。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魄力、浴火重生的担当,大力推进转型升级。
断与连,辩证统一。断腕,转方式调结构,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留住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减法摇身一变为加法,壮士断腕让“两山”紧密相连。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壮士断腕,不会像剪掉头发、修剪指甲那么轻松,不会像蜥蜴断尾、海参吐心那么简单。断,痛;不断,更痛。企业痛,经济痛,环境痛,百姓痛。长痛不如短痛,迟断不如早断。
淘汰过剩产能和高能耗产品,关停落后和污染企业,是一种转型;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把产品做到完美极致,是一种转型;积极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占比,是一种转型。
十年来,浙江不惜代价、不遗余力,在转型升级上做减法。许多地方撕裂利益,作出巨大牺牲。其艰辛,其悲壮,其变化,可谓惊心动魄,一路走来的官员和企业家回想起来感叹不已。
这几年,浙江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政府“有形之手”紧握生态底线,抬高生态标杆,形成倒逼机制,转型升级按下快进键、步入快车道,努力让经济发展在生态环境的大圈里运行。
接下来,做到转型升级力度更强、标准更高、决心更大、要求更严,何愁没有绿水青山,又何愁没有金山银山?
十年,浙江干部群众把美丽生态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不断丰富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
这是一次让人久久不能平静的回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盆景变风景,化苗圃为森林,呈现出神形兼备、丰盈充实的全域化格局,这一科学论断在浙江裂变出巨大能量。
绿水青山已成乡村旅游的优质资源。从农家乐到民宿业,风景风情风俗转为人气财气福气,金山银山滚滚而来,美丽山水与美丽经济相融合,美丽生态与美丽财富共成长,美丽环境与美丽生活相和谐。
放眼浙江大地,高新技术园区、生态产业集聚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区星罗棋布,休闲旅游市场火爆。
看经济发展:浙江始终踏着又好又快的节奏前行,有质量也有速度,求总量也求人均。2014年,GDP首次突破4万亿元;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增长均快于规上工业,第三产业占比接近60%,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质量效益更好的方向演化。
看百姓收入: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294元增至40393元;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660元增至19373元。这其中,生态红利占比越来越高。
“两山”,算的是长远账,算的是整体账,算的是综合账。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走下去,把生态优势化为经济优势,路一定越来越宽。
十年前,浙江开始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十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要求浙江照着这条路走下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大公共品。“两山”,让浙江人民尝到了甜头,感受到理论指导实践的巨大变化,享受到保护环境带来的生态红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成为整个社会最大共识,成为千万群众自觉行动。
然而,这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没有一马平川,没有一路风帆。今天,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环境问题呈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老问题欠在那里,新问题接踵而至,新老叠加,愈加复杂。
我们清醒看到,一些地方发展观念尚未彻底转过来,对GDP恋恋不舍;一些企业只顾眼前的利益、暂时的利益、局部的利益,违法成本普遍较低;一些与环境相关的制度,有的还在争论中,有的还在探索中,有的还在推广中。
我们清醒看到,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人民群众对干净水质、绿色食品、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要求更高。环境问题是群众表达最集中的诉求,是群众最期盼解决的难题,是群众最急迫改变的现状。
这条路给浙江带来这么多变化,带来这么多好处,我们要充满信心,披荆斩棘、披坚执锐、披肝沥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走下去,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取决于我们今天的态度和行动。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我们应该慢慢具备这样一种能力:既能保护生态环境,也能保持经济增长。今年,浙江GDP增长预期为7.5%左右,已经开始为培育这种能力预留空间。
走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之路,是一场攻坚战,是一场持久战。越是困难,越是艰巨,越需要一种定力。
我们需要一种坚定:坚持把“先保护后发展”作为第一追求、第一导向、第一意志,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不达目标誓不罢休,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闯出一片山清水秀的新天地,迎来一个风清气朗的艳阳天。
我们需要一种淡定:面对各种问题矛盾,面对各种利益诉求,我们要克服思想上的畏难、厌战、急躁等情绪,畏葸不前不行,得过且过不行,寅吃卯粮不行,急功近利不行,集中力量还生态环境所欠之债。
我们需要一种笃定:发展是一个过程,消弭问题同样需要时间。只要社会一天在发展,就可能一天存在污染。常抓不懈、长抓不歇,绝不放弃、绝不松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在生态保护上做到与经济发展等量齐观,再造一个奇迹。
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走下去,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转化,需要智慧创新,需要政策引领,需要转变方式,找准彼此间的切入点、结合点、平衡点。
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与产业结构,决定了什么样的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个推进转型升级的过程。
转型升级,重在大力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它们有的直接与环保相关,剩下的也几乎没什么污染。既能护美绿水青山,又能做大金山银山,现阶段再也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产业了。
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走下去,七大产业就是最新平台、最新实践、最新方向。当务之急是,早日设立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抓好七大产业规划落实,各种要素重点向这些产业投资项目倾斜;重中之重是,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发展信息经济。
转型已经开启,发展不容回头。转方式、调结构,机会就摆在那里,它留给那些有魄力、有胆识、有远见的企业。
浙江七大产业迈向中高端之时,就是环境治理步入佳境之日,就是开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境界之际。
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走下去,最有效的手段是改革,最有力的武器是法治,最强大的矩阵是全社会参与。
改革,重在转变发展观念,淡化GDP考核,把生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推进杭州、湖州、丽水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广生态环境财政奖惩制度改革,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淳安等26县加快发展。
法治,重在做到“四个不放过”,对于违法特别是未批先建的企业,不查不放过、不查清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借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加大对违法企业处罚力度。
政府要杜绝权力对环境执法的干扰,加大企业违法成本,让新环保法成为杀手锏而不是棉花棒,让“牙齿”啃硬骨头。
企业要能转型的赶快转,能升级的赶快升,至少污染环境这种伤天害理的事不能再干了。
社会该做的,就是民间公益性环保组织再多一些,对生态环境进行监督举报的“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再多一些。
个人要尽量少开车多坐公交,践行垃圾分类,多用节能产品,拒绝一次性筷子等。
一切正在改变,一切都将改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既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也是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变革,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放眼全球,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个。中国构建生态文明不仅对世界各国是福音,而且还将为众多发展中国家提供范本。
这是一条科学发展的路子,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唯一选择的一条路,也是给浙江这十年带来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条路。
浙江十年所经历和所收获的,已汇成一段非同寻常的历史跨越,把成就留给昨天,把梦想捎给明天。时间已经并将继续证明:这是正确之路,是跨越之路,是希望之路。照着这条路走下去,浙江“两富”“两美”可期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