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好学

浙江海洋学院创新课堂教育

“学生讲师”上讲台

  本报舟山3月30日电

  见习记者 翁杰 通讯员 陈位权

  “古方志地图上的一处地名无法辨认,我们该怎么考证?”每周一,是“学生讲师”李彬彬讲课的日子。讲台上,稚气未脱的他对19位学弟学妹发问。

  “学生讲师”,是浙江海洋学院在新学期里的课堂创新,即发掘有专长的学生,让他们走上讲台,开设选修课。人文学院历史系大四学生李彬彬因绘制古方志舆图能力突出,受邀开设选修课《古方志地图数字化重绘》,成为首批两名“学生讲师”之一。

  授课的是学长,内容也实用,学生们对此感到新鲜且不拘谨。同是历史系的学弟朱乘局听了李彬彬的问题,起身答道:“到学校图书馆查阅同一版本的古方志,就可以补充缺失内容。”

  “这位同学答对了一半。”李彬彬知道学生们讨厌填鸭式的教学,授课时融入了不少自己的故事,“单单学校图书馆还不够,有时候我们还要到各地图书馆参照同一版本古方志的不同本子进行考证。有一次,我为了到上海去复印古方志,整整打工两个月,才攒够1300元的复印费用。”

  听到这里,台下的学生们沸腾了。“1300多元,老师真够‘任性’的,为绘图花那么多钱。”

  见大家的兴致被提了起来,李彬彬这才娓娓地道出自己的授课重点:“付出总会得到回报。因为材料翔实,考证全面,我重绘的《康熙定海县志》舆图最终被舟山博物馆收录。其实,我给大家上课,不仅是为了传授电脑绘制方志地图的技能,更关键的是希望大家能够在大学期间抓住一件兴趣爱好,钻研下去。”

  这时,台下的大一学生万英伶频频点头,对李彬彬的话颇有感触。刚进大学校门的她正有些迷茫:大学里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却不知该怎么利用。“我也可以好好考虑一下,挑选一样兴趣爱好钻研下去,说不定也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术有专攻,技高为师。”浙江海洋学院教务处处长程继红介绍,学院推出两名“学生讲师”开设选修课, 就是希望通过榜样的言传身教,鼓励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把兴趣爱好培养好。目前,“学生讲师”的课程都是微课程,即4节课、8个学时的课程,限定选修人数为20人。


浙江日报 人文·好学 00013 “学生讲师”上讲台 2015-03-31 3832020 2 2015年03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