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回应,防止误读
朱海兵
在日前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国务院推出的各项政策、文件,有时也难免会被“误读”。要勇于主动面对媒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诚然,一些政策之所以被误读,有相关部门考虑不周全、表述不到位和媒体传播不准确等因素,也有某些利益群体故意曲解的原因。
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种“误读”现象还表明,随着互联网时代公共讨论的介入程度越来越深,公众对改革破题、政策落地等寄予了厚望。这些存在误读的政策、文件,往往都是公众特别关注的,如《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
正如总理所说,如果社会有疑问、媒体有问题,你却不回应、也不解读,那就很可能引发更多无端的猜测。在透明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对各种热点问题和疑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主动、及时回应,而不是避而远之、推卸责任,或对“误读”轻易定性、随便归咎。否则,不仅会给群众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和困惑,也会影响政策的落实,损害政府的形象。我们必须建立健全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的机制,更及时、全面、准确地解读政策、文件,通过良性互动助推信任“共振”,使政策、文件更接地气,更惠民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