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美丽中国的民间力量
假如说“红顶中介”脱钩,是行政权力在第三方环评领域让位于民间力量,那么公益诉讼起步,则是法律授予了社会力量自我维权的尚方宝剑,强化的是群众与污染作战的力量
发掘美丽中国的民间力量
王玉宝
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提“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无疑是中国高层向美丽中国发出的最新呼唤。
与高层的“正能量”形成合力,则是另两条消息。一是环保部终于对“红顶中介”下发最后通牒,该部25日正式公布《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8家部属环评机构年内脱钩。二是新《环保法》实施后迎来首起针对大气污染的公益诉讼案件,24日山东省德州中院正式受理中华环保联合会诉德州晶华大气污染责任纠纷案。无论是环保部门的自我开刀,还是维权通道的向外拓展,都见证着美丽中国的深层脉动。
环评市场上的“红顶中介”,说到底是一种权力无节制的垄断。环保部门已经执掌了执法和审批权,其下属中介机构还要把持环评技术服务市场。这种“红顶中介”现象,容易导致利益输送,此中门道早已被中央巡视组直言戳破。无论是一茬接一茬的“环评人”贪腐受贿,还是一个接一个环评报告饱受质疑,都说明环保部门与环评机构同穿一条裤子的现状,不得不改。如今环保部列出了时间表,制定了脱钩方案,这见证了环保部釜底抽薪的诚意,也让公众看到了市场力量在环保中的宽广天地。
公益诉讼第一案,意义重大。要知道,此前,治污的执法和惩戒,都以行政部门为主。老百姓哪怕恨极了家门口的烟囱,也是无法将其直接告上法庭。新《环保法》广受期待之处,恰在于它开了社会力量参与环境诉讼的口子。通过环保公益组织发起诉讼,公众的维权热情无疑将极大提升。同时,此次诉讼索赔额高达3000万元,与此前企业所受行政处罚10万元、15万元相比,简直云泥之别。由此传递的对污染的震慑力,也是显而易见。
无论是“红顶中介”的脱钩,还是公益力量的崛起,都意味着,人民力量正在环保领域受到扶持。“红顶中介”与监管部门脱钩,是行政权力的自我收缩,从市场的“领地”撤退,让位于各类“与己不相干”的市场主体。公益诉讼,则是在行政处罚之外,开启了社会力量司法诉讼的渠道。假如说,“红顶中介”脱钩,强化的是市场力量,那么公益诉讼制度,强化的则是群众团体的力量。假如说,中介脱“红帽”奠定了市场的公平底色,给这个领域的生意人吃下定心丸,那么公益诉讼制度更是给人民力量赋予尚方宝剑。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人民的力量。无论是对污染企业的举报、投诉,还是官方对污染案件的线索查找,都离不开民众的支持。生活环境的整治,民众更是主力军。试想,大到雾霾天气下机动车的控制,小到一条河道、一条街道的卫生,哪个不极其依靠民众配合?民众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对美丽中国至关重要。而接力悬赏游泳对污水治理的促动,环评质疑对环评改革的推进,更是人民力量对环保正能量的体现。
如何彰显治污战役中的人民力量,还需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环评中介摘掉了“红顶”,是否就能做到专业客观?环保部门脱离了和环评机构的上下属关系,是否就能阻断此中的利益勾兑?恐怕未必。对环保部门的监督固然不可少,健康的环评市场更需大力扶持。只有让民间力量真正自由出入这片“领地”,环评才能真正成为屏蔽污染的前置阀门。而公益诉讼虽已起步,但数量显然与群众的期望有差距。让更多的环保公益组织有资格参与到诉讼中来,让公益诉讼的数量再多一些,才能彰显人民力量对污染的震慑。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顺利发展;反之,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向污染宣战,绝不仅仅是一场只有政府官方参与的战争,而应当是一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人民战争。发掘人民的力量,美丽中国将获得一个更加强大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