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孝仙居”的探索和实践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乡土化的思考
□陈红雷
群众对理论的理解和接受,大多来自自己的感性认识。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使道德从抽象的概念范畴走向生动丰富的群众现实生活,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仁爱孝悌”、“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的传统文化情结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凝结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重要的道德要求和核心价值。近年来,仙居县大力实施“慈孝仙居”创建工程,以传承和发展传统慈孝文化为切入点,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的“普通话”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地方话”,将“大主题”转化成“小故事”,将“旧道德”转化成“新风尚”,继承、萃取、提炼形成的“慈爱、孝敬、为善、有信”仙居人共同价值观,具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和大众化色彩,有效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落小。
一、“慈孝仙居”创建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核心价值
创建目标。以创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和“全国道德文明高地”为目标,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全面建设惠及全县人民的精神家园,激发仙居人民崇德向善的正能量,为仙居“绿色发展、科学跨越”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道德支撑。
实施步骤。创建过程分探索启动、推进深化和巩固提升三个阶段实施,需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创建层次上遵循“从低到高”的理念,实现三级提升:一是使讲慈孝、行慈孝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魂的实际行动;二是形成从个体和善、到家庭和睦、到单位和气、再到整个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三是将点滴家庭小爱升华成社会大爱,从爱亲人延伸到爱他人、爱单位、爱家乡、爱祖国。
价值内涵。“慈孝仙居”创建就是要大力弘扬慈孝文化,努力造就一个大孝大爱的人间仙居,不断提炼和凝聚“慈爱、孝敬、为善、有信”的核心价值内涵,成为仙居独特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基石。
二、“慈孝仙居”创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基层的有效途径
“慈孝仙居”创建是主导现在、引领未来的新道德、新文化、新风尚。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现代文明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根。生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传承千年的慈孝伦理,有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传统慈孝文化有修身养性、融合家庭、报国敬业、凝聚社会和塑造文化的积极作用,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吸收了人类文明发展成果,最重要的是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
“慈孝仙居”创建也是为了继承和弘扬源远流长的仙居慈孝文化。仙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慈孝”的种子在此有着厚实的文化土壤,慈孝文化也是仙居最优秀的文化瑰宝之一。在历久形成、浓郁的地域文化熏陶下,造就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孝亲敬养、睦亲慈幼的民风民俗。我们搞“慈孝仙居”创建,就是要让先人留下的慈孝文化,在仙居大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时代的大潮中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并焕发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从某种意义上说, “慈孝仙居”创建所倡导的“慈爱、孝敬、为善、有信”,其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和乡土化。
三、“慈孝仙居”创建的实施模式和主要做法
自2012年实施以来,我们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探索,针对“机关、农村、学校、企业”四大领域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创建活动,探索出了“以文化人、典型感召、全民践行、制度督孝”四大实施模式,这种模式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
具体地说,通过“以文化人”,使慈孝理念内化于心;通过“典型感召”,使慈孝人物汇聚成林;通过“全民践行”,使慈孝精神身体力行;通过“制度督孝”,使慈孝行为固化于魂。
三年多的实践,成效初显。我们觉得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条路也越走越宽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思想精华顺畅地进入大众的话语系统,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力被持续不断地激发,讲慈孝、行慈孝已经成为干部群众的价值自觉和行动自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得到进一步弘扬,全县人民的价值理念得到升华,情谊融融、孝行如潮、善曲高歌的生动局面不断形成。近年来,仙居被正式命名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道德品牌的“软实力”还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效益”。 【作者为仙居县委常委、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