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呼唤诚信,就该“一根筋”

  梁国瑞

  最近,一个题为“呼唤‘良心’”的启事,经过媒体报道后,引起了读者、网友们的关注和讨论。

  事情是这样的:老丁在杭州秋涛路观音塘小区公交站附近开烧饼店。去年10月17日,3人叫了外卖,让老丁送去3份烧饼、馄饨。当时对方没带够钱,只付了10元,仍欠20元。这一欠就是几个月,老丁前后张贴了3次启事,至今没人到店付清欠款。

  有很多人劝过老丁,算了吧,就20元钱,何必较真。其实老丁不是小气,他每天卖出数百个烧饼,20元只相当于4个烧饼而已。真正让老丁心气难平的是:“这不是做人的基本诚信吗?”

  为了20元钱反复张贴启事,在很多人眼里,这种方式费神、费事,还容易惹人非议,“犯不着”。但是,笔者要给老丁的做法点个赞,为了维护社会的诚信氛围,就该这样“一根筋”!

  诚信是维持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最基本纽带。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取得他人信任,是我们每个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但这种信任却是相互的,守信是取得他人信任的基础,也是我们的社会有序运行的前提之一。

  商业社会里,诚信品质尤显珍贵。如今,为了减少失信的风险,人们想出了越来越多的手段,来强制双方遵守和兑现这种信任关系:商场购物要求银货两讫;买卖双方要签订合同,用以相互约束;不少地方甚至声明“离柜概不负责”……凡此种种,无不透露着冷冰冰的气息,似乎是“只认规则不认人”。

  相比起来,烧饼店老板的做法,显得非常难得而且温暖人心——“没钱先吃,有钱再还。”这种做法,其实是首先伸出了信任他人的橄榄枝。如今,这种主动的信任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

  但是,笔者想对老丁说的是,不要灰心、失望。浙籍南宋大儒、著名思想家兼文学家叶适曾提出“崇义养利”的观点,认为在诚实守信的交往中同样可以获得经济利益。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发现,对于商家而言,坚守诚信,是最好的“金字招牌”,更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财富。

  务实、守信、崇学、向善,这是当代浙江人的共同价值观。践行这种价值观,需要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多关注整个社会文明程度,关注社会个体道德修养,从而建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体系和价值体系,为浙江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

  为了这样的目标,我们就该“一根筋”。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呼唤诚信,就该“一根筋” 2015-03-26 3827301 2 2015年03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