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研发中心落户 千余高端人才汇聚
杭州经开区转型智造基地
本报讯 (记者 戴睿云 见习记者 翁云骞 通讯员 范悦诚 陶青) 最近,一只下沙制造的智能马桶盖,引起了人们对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的好奇:下沙制造还有什么?近日,记者走进经开区,发现这里的智慧产品层出不穷。
在全球纺织机械和工业机器人巨头史陶比尔(杭州)的产品展厅,一只只机械手如同自己长了眼睛。“动车组冷却模块、航空发动机检测、地毯编织、榨菜包装……不管哪种生产活动,我们都能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该公司技术工程师陶雪军说,一只机械手每分钟舞动200次,上万次运动轨迹误差不超过0.01毫米,堪称全球最精密机械手,成为食品包装、汽车激光切割的首选。
研发出胶囊豆浆机的九阳百变智慧小家电,打入法拉利、保时捷等高端汽车的钱江弹簧,专攻信息化终端的数源移动通信……经开区一款款智慧产品的背后,是整体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通过多年集聚的全球500强和国内优质企业资源,杭州东部工业大平台正从以往的制造基地转型为智造基地。”
2014年,经开区规上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62.6亿元,利润增长12.7%,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利润增长27.9%。
支持企业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经开区让创新全面驱动智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两年,经开区不少企业纷纷建起专属研发中心,仅2014年,全区就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技术)中心28家。截至今年3月,经开区市级以上研发技术中心已达到145家,还成功引进了中科院理化所杭州分所等高端科技项目。
拥有200名研究员的三花集团企业研究院,不久前成立了院士工作站。研究院院长助理赵阳介绍,在院士领衔下,研究院研发的电动汽车空调系统,能适用于-20℃的低温并具备一流能效比,打破了日本、德国等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三花产品已进入通用、宝马、奔驰等著名汽车企业,实现了从成本领先到技术领先的战略转型。
近两年,不仅本土企业设立研发基地,就连松下、东芝、玫琳凯等外资企业都在经开区建起了研发中心。“这意味着大量人才的培养和溢出效应。”经开区负责人说,这里集聚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已经突破1000名,其中两院院士10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6名、省“千人计划”专家40名。
为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经开区正致力于打造杭州东部“科技港”和“人才港”,专门设立6亿元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和3亿元的人才专项资金,搭建起20余个各具特色的创新平台,其中包括与高校合作的12个大学科创园、新加坡杭州科技园、高科技孵化器、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