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起服务三农一条链
——上虞供销系统改革创新纪事
本报记者 祝梅
通讯员 罗斐茜 袁伟江
上山下乡、走村串户,这是老一辈人对供销社的印象。如今,依旧是供销社,上虞供销系统行进的路线里,却串联起百货、市场、医药、油品、连锁超市、农产品、农资供应、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12大主要经济板块,拥有1041个经营服务网点,以多元的发展方向打造为农服务的综合平台。
作为全省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和“三位一体”(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试点县,2014年,上虞供销系统实现了总经营收入106.1亿元,商品销售额71.8亿元,利税2.2亿元,居全省供销系统县级社综合业绩考核第一。从农村来,再到农村去,新时代的供销社,创新了一条特色之路,活力依然。
抱团发展力量大
“这些监控设备上个月刚刚启用。”在上虞章镇小草湾专业合作社,停车场、种植基地等地方,都用上了实时监控系统。负责人胡友娣告诉记者,这是章镇供销社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章镇、汤浦的11家由供销社领办、帮办的合作社,只要报上所需要的监控终端数量,就能免费接进物联网。
胡友娣所在的合作社拥有1300余亩基地,主打猕猴桃。去年,凭着休闲观光游和网络销售渠道的扩展,猕猴桃的销售周期从将近4个月缩短到了一个多月,胡友娣却思考着更长远的问题。“这几年,章镇自发种植蔬果的面积增加了近3000亩,要想做大做强,无论是果蔬品质还是仓储能力,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她说,自己去国外考察过,猕猴桃的选果,国内全凭人工,国外却用选果机,如果要拉长销售期、延伸产业链,合适的冷藏设备需要花费1000多万元。
“这样的投入,对一个农民或一个合作社来说,实在吃不消。”在胡友娣发愁的当口,创新的体系出现了:去年底,由173个会员组成的上虞区农合联宣布成立。农合联,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简称。随着原先规模小、实力弱或是仅局限于种养环节的农民合作社对“三农”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强,为合作社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农资技术培训、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等显得尤为重要,站在一个更广更高的平台上,整合服务资源、政策资源,抱团的合作社看到了新的发展前景。
“有了农合联,我们的腰板可就硬朗多了。”胡友娣说,遍布上虞的合作社拧成一股绳,无论是去谈项目合作,还是寻求更优惠的生产设备更新,都比以前更有发言权。依靠抱团的力量,原先很多不敢多想的愿望,现在又有了尝试的价值。目前,上虞已形成拥有两个乡镇农合联,13个基层供销社,22家社有企业,140个农民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和专业协会的完整组织体系,还有18个乡镇农合联正在筹建中。
电商布点进乡村
从去年底开业到现在,贾冰溶打理的上虞驿亭镇贾家村服务站已经累计实现7万多元的代买销售额。 (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大到彩电冰箱,小到衣服洗衣粉,村民代购的品类五花八门,在这个快递不配送的村子,购物款由她垫付,村民收到货满意了再给钱,买的东西则寄到大通电商总部,每过一两天,公司就会统一运送到服务站。
去年2月,上虞区供销社成立大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贾家村的服务站是供销系统运营的首批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之一。“供销系统走访上虞各个乡镇,了解村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大通电商经理张金英说,他们注意到,上了年纪的人并非没有网购需求,只是操作受限,而一些较偏远的乡村还得到镇上或村口取货。
电子商务如何在农村铺开?扎根于乡镇的供销系统又伸出了触角。“上虞有500多家大通超市便利店,对便利店进行信息化改造,既能利用现有的资源和物流,也能保证购物人群的流动性。”张金英说,手头符合条件的便利店就有60多家,到今年底,他们计划将服务站覆盖上虞所有行政村。此外,他们正在与邮政和交通系统对接,希望将物流覆盖到更偏远的地区。
帮村民买东西,也要帮他们卖东西,接地气的服务站也承担着挖掘优质农产品的责任。在下管镇兴南村,仍用传统工艺种植五彩米的一家农户被发掘出来。“五彩米符合现代人养生饮食的理念,在网上很受欢迎。”张金英说,他们已经完成土地流转,准备将五彩米的种植引向标准化、规模化。
依托淘宝网、1号店等电商平台,目前大通电商已吸引30多家农产品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入驻,网上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其中,以“四季仙果”为主题的3次大策划将杨梅、葡萄、猕猴桃作为主打,销售额超过400万元。很快,作为二都杨梅主产区的驿亭镇又将迎来新的杨梅丰收,贾家村服务站也将度过开站以来最繁忙的代卖季。
以点带面补短板
“小额信用贷款我们已经成功申请两回了。”上虞新海岸水产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王阿忠说,合作社今年已经递交了申请,很快就会有回音。他告诉记者,合作社养殖面积近万亩,每年4月,南美白对虾投入生产,7月前后进入生长关键期,成本达到高峰。去年,他从大通小额贷款公司贷款100多万元,用作资金流转。
贷款的抵押物是合作社的信用。为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季节性资金需求,上虞供销社联合金融办、农商行,组建了两个农民资金互助会试点,服务供销系统内部的农民、合作社。合作社只要向基层供销社申请贷款,由基层供销社作担保,相比商业银行,农民资金互助会源于内部,对各个合作社的生产内容、生产投入期和规模等信息了解充分,保证了资金快速发放。
去年5月,注册资金3亿元的大通小额贷款公司正式挂牌运行,每年都会安排2000万元资金,以基准利率为互助会社员提供配套融资服务。“这样的条件,每个月光利息都要省下好几千元。”王阿忠说,前年,他第一次申请的贷款只有几十万元,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信用所能“变现”的额度也在增长。
“供销社能帮我们解决实际困难。”王阿忠说,去年南美白对虾销售形势不大好,上虞供销社主动帮忙分销,对接到供销系统的农批市场、展示展销中心和超市等流通环节。为农服务的背后,是信用服务的不断跟进:上虞供销系统已与当地金融机构落实每年5亿元规模的涉农授信额度,并与农村商业银行共同建立风险救助机制,设立3000万元的农业风险补偿基金。2014年,上虞供销系统的金融服务余额超过4亿元。
生产、供销、信用等综合服务的提升,让上虞供销系统的“三位一体”建设更为生动。目前,全系统已建成经营服务综合体9家,服务覆盖面积421平方公里,服务人口20.18万人,对接“两区”生产基地17.2万亩。在综合体建设带动下,区社系统发展农民合作社40家、综合服务社58家、专业协会3家,带动农户2.2万户,助农增收8.3亿元。2014年,全区13家基层供销社销售、利润分别增长22.3%和49.5%,其中6家销售额超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