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小伙因故离世,家属捐其器官惠及6人
生命虽已远 大爱永流传
本报萧山3月19日电 (记者 沈吟 通讯员 李伊平 汪一航) 今天14时27分,在杭州萧山区第四人民医院住院部3楼的手术室里,一个年轻的生命就此定格,走完了人生旅程。但他的心脏、肝脏、双肾和一对角膜,将给6位患者重燃希望。截至记者发稿时,器官受捐者的移植手术仍在进行。
这位捐献器官的小伙名叫杨建军,1988年出生,老家在贵州省普安县的一个山村。他父亲已经辞世,小杨是家中的独生子,也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和妻子一起来到萧山打工,有一个3岁多的可爱女儿。
人有旦夕祸福,但一切来得猝不及防。因意外事故昏迷的小杨,3月9日上午8时许被紧急送到医院救治。据重症医学科的徐胜华医生回忆,当时诊断为特重型颅脑外伤、双侧额叶血肿、脑疝,需要立刻进行开颅手术。
得知小杨遭遇事故,他妻子和年幼的女儿很快赶到医院,母亲从贵州老家赶来,小舅也从广西赶了过来……看到重症监护室里的小杨,几位家属悲痛万分。虽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但奇迹没有发生,伤势过重的小杨始终没有醒过来,只能依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生命体征。家属强忍悲痛,主动作出一个凝聚大爱的决定——在小杨身故后,捐献小杨的器官,让他的生命在阳光下延续。
小杨的大舅也曾身患重病,双肾衰竭,在无助中焦急地等待肾源。幸运的是,2009年12月,他终于等到合适的肾源,在重庆接受单肾移植手术,术后恢复情况良好。但其他的病友则没有这么幸运,有人苦苦等待多年也没有等到配对的肾源,仍旧饱受病痛折磨,甚至有人带着遗憾离世。
“我大哥是器官捐献的受益者,是好心人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杨建军的小舅龙斌说,“小杨遭遇事故,虽然人救不回来了,但他的器官能挽救那些同样徘徊在生死边缘的患者,小杨的生命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下去。”家属希望社会上更多的人关心器官捐献,继续传递正能量。
今天下午,在萧山区第四人民医院,窗外的天空灰沉沉的,不时洒落下点点雨滴。压抑着丧子之痛,小杨的母亲用粗糙的双手,轻轻抚摸儿子的脸颊,妻子在病榻前紧紧握住丈夫的手,与他进行最后的告别。她们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上签字,代替小杨作出捐献器官的决定。
据了解,这是我省第315例器官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