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鲁迅笔下人物将登上歌剧舞台

唱一曲鲁镇词调

  记者 刘慧

  本报讯 大家对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阿Q、吴妈等人物早已耳熟能详,但你想象这些人物用绍兴方言说着、唱着登上歌剧舞台吗?这不,排练厅里正有人一板一眼地念着轻歌剧《鲁镇词调》序幕中的“鲁迅”旁白:“我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世界,痛苦的幽默和悲惨的幸福交织在一起。这是一个特别的江南小镇,也是一个浓缩了的中国。”

  由绍兴文理学院音乐学院打造的《鲁镇词调》是绍兴历史上第一部歌剧作品,分为“天真烂漫”、“无法无天”、“沧桑百年”3幕,以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闰土、阿Q、赵七爷、吴妈、假洋鬼子、祥林嫂、九斤老太、迅哥儿(鲁迅本人小时候)、长妈等人物与绍兴风情为主要内容和线索,通过鲁迅串起全剧,回望鲁镇,体味今昔巨变,描绘了一幅“绍兴的清明上河图”。当然,这幅“清明上河图”侧重于用音乐手段来描绘图景,是音乐形态为主的“清明上河图”。

  在最初的创意策划者、绍兴文理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李强看来,鲁迅在他的小说和散文中再三点明,上述故事一般都发生在一个叫做“鲁镇”的地方。而绝大多数鲁迅研究者认为,鲁镇应该就是鲁迅的故乡——绍兴。作为鲁迅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虚构鲁镇,却比有些真实地名更为著名。用鲁镇来概括鲁迅笔下人物和鲁迅笔下绍兴风情,不但显得更加洗练简约,也获得更加自由的创作空间。而“词调”本来就是绍兴的一种曲艺名称,但在绍兴之外,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一个曲艺种类。在汉语中,“词调”的普遍含义是指“文词和音调”,或指“诗和词的格调”,因此剧名《鲁镇词调》更富含歌剧、轻歌剧意蕴。

  为什么要让阿Q在这方越语之地唱歌剧?李强坦言,历史上鲁迅的形象及其作品多以文学、戏曲、影视、绘画、书法等形式存在,还很少以纯音乐的形式展现。歌剧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美声、高音、西洋、高雅,甚至干脆看不懂,而“鲁镇”、“词调”却都是充满着绍兴乡土气息的传统元素。将两者融为一体,或者说把绍兴地域风情、本土音乐元素用现代艺术手法表现出来,是这部剧作让人期待的地方,也是主创人员独具匠心的表达方式。

  为何《鲁镇词调》不直接以“歌剧”而以“轻歌剧”作体裁?编剧寿为民认为,“词调”不必使全剧保持前后一致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基调。因此把《鲁镇词调》定位为“轻歌剧”,取其既有“剧”的含义,又不怎么拘泥于“剧”的意思。

  其实,现在的歌剧和轻歌剧也早已没有了“必须运用美声唱法”这个制约,尤其是中国的歌剧和轻歌剧,早把民族唱法甚至通俗唱法融入进来。曲作者汪嘉宝说,如果我们只是创作一部纯粹的歌剧,那必定超越不了《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如果让鲁迅笔下的吴妈唱美声,那味道全变了。所以这部歌剧里18首歌的曲风、唱腔,必须打上地方烙印。在绍兴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不但孕育和产生了像绍剧、越剧这样称得上全国性大剧种的戏剧种类,保存有历史悠久的古代戏剧“活化石”新昌调腔,还有古老的诸暨滩簧戏和落地唱书等,被称为绍兴的五大剧种。此外,绍兴还有绍兴莲花落、平湖调、宣卷、词调、鹦哥班等曲艺品种。这些戏曲音乐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绍兴的音乐宝库,构成了风格特别鲜明,曲调特别优美,又特别原始原创,具有独特风情的绍兴音乐元素。所以《鲁镇词调》大量运用诸如越剧、绍剧、莲花落等绍兴音乐元素,不同人物角色运用不同的唱腔,再融入轻歌剧本身具有的特性。汪嘉宝说,将如此繁多的歌曲风格统一成一个整体,难就难在这里。

  除了体裁上的匠心,《鲁镇词调》的演出阵容也有百余人,除了几位主要角色将由绍兴本土的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担纲外,其他角色全部由绍兴文理学院音乐学院的师生出演,6个月之后进行试演。李强说,这部轻歌剧同时也是一部精品教材,融入绍兴多种戏曲元素,以音乐剧的形式,展示一个历史文化的绍兴。这对学生了解、研究绍兴戏曲文化,都有很好的鉴赏和借鉴意义。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唱一曲鲁镇词调 2015-03-20 3803385 2 2015年03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