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家庭建设”的真谛
□赵 畅
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千万万家,家国两相依。“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言“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这是因为社会是由无数家庭组成的,没有个体的家庭也就没有整体的社会,因此,家庭建设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社会建设的质量;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这是因为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始就在接受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好差将直接影响其日后成长的好差。是啊,“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家风起自家庭立足于家庭,其作用可以对社会的进步、人性的升华、民族的凝聚、文明的拓展,都产生巨大而深刻影响的”。
家庭教育之所以重要,另一方面也是由其特殊性所决定的。所谓特殊性,至少有三大要素:亲情的无可替代性,那“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以脉脉温情抚慰心灵,在开展家庭教育中的效果比什么都好;示范的潜移默化性,长辈对小辈的教育更多总是予以榜样示范,而小辈们则是默默聆受,在“润物细无声”中渐成习惯;时空的无限广阔性,家庭教育可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我们须臾不可忽视家庭教育。
自然,习总书记强调重视家庭教育,还有着更现实意义。从报端披露的情况看,因家庭纠纷造成虐童的事件和因家长过分溺爱导致孩子犯罪的事件,屡有发生;从最近几年对一些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查处的情况看,固然有自身理想信念滑坡,缺乏党性修养的问题,但不重视家庭建设,对家庭成员要求不严抑或家庭不和睦,也是导致其腐败或全家“一锅端”的一大原因;家庭建设中存在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则是对长辈孝敬不够,有的家庭甚至出现虐待老人现象,老人连“老有所养”都无法保障,更遑论“老有所乐”。而这样的家庭一多,必然危及、动摇社会建设的根基。
重视家庭建设,关键是每一个家庭必须“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家庭建设的灵魂所在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自觉践行,尤其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建设中“落细、落小、落实”。
重视家庭建设,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带头践行。若能管好自己的家庭和整个家族,那么,就能影响一片、带动一方。对各个家庭而言,家长也必须自觉为儿孙们做好榜样示范,须知家长的一言一行,儿孙们自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正能量的举动自会给儿孙们以正能量的激励,而负能量的东西则只能戕害儿孙们的心灵和行为。
重视家庭建设,社会舆论和社会氛围很重要。一个人、一个家庭生活在社会中,就不可能与世隔绝,不可能不受到来自社会的监督和制约,其合乎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的言行当会受到赞许,而不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的言行,则必然会招致诟病和谴责。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加强社会监督,其惩恶扬善的效应必然得到彰显。当然,完善并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很重要,特别是对那些泯灭良知、我行我素者而言,则必能起到震慑作用。
“家和万事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有一老如获至宝”……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息的重要软实力,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璀璨不绝的基本基因。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价值日趋多元,社会竞争更趋激烈,这既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机遇、给出了新课题、提供了新内容,也使家庭教育充满了复杂性和可变性,这就要求我们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