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明星吸毒,在迷幻中毁灭

  刘慧

  只因男主角王学兵涉毒被抓,原本上周末在杭州剧院上演的话剧《人民公敌》泡了汤。不少网友调侃:“这个玩笑开大了,马上要演出了,主角却被抓,《人民公敌》真成了‘人民公敌’。”

  硬派小生王学兵1998年因出演《将爱情进行到底》走入观众视线,2001年凭借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成名,并荣获“中国电视艺术双十佳演员”奖,参演电影《白日焰火》捧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他最近出演话剧《人民公敌》,是导演林兆华钦点的男一号,也是票房号召力的所在。然而,这位舞台上的“斯多克芒医生”却没能拯救自己,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曾是禁毒宣传大使的王学兵却禁不了自己的毒!

  无独有偶,近期,演艺界不少名人涉毒,王学兵是继柯震东、房祖名、李代沫、张元、宁财神、张默、何盛东、高虎等艺人吸毒被抓之后的又一个明星。

  明知要在迷幻中毁灭,为何还要沾染毒品?演艺圈有一个怪论,说搞艺术需要灵感,沾点毒品,就飘飘然,兴奋、幻想,容易激发灵感。但是,第一,知名作家毕淑敏说得好:“真正的创造力绝对不是来自毒品,毫无疑问应该来自思考、生活和持续的努力。如果来源于毒品,那大烟鬼难道都成艺术家了?”第二,毒品真的能激发灵感吗?以身试法的罗琦后悔地说:“那绝对是个误导。”张元也感慨:“这个东西会使人的心变得很冷,不够温暖。”

  偶像毫无诚信,公众作何感想?

  前不久,演员高虎吸毒被抓后,某门户网站曾发起一项“高虎吸毒被抓你怎么看”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5.6%的网友表示“不稀奇”,17.8%的网民认为“无所谓”。对于前赴后继吸毒被抓的明星,公众已觉得“司空见惯”。

  事实是,作为公共偶像,明星艺人对社会和公众有着很强的生活引领作用,一举一动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比明星吸毒更可怕的,是偶像倒塌的社会效应。既然是公共人物,就代表着他们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拥有成千上万的粉丝和崇拜者,其中又以青少年群体为主。李代沫靠“中国好声音”一举成名,本来是普通人靠拼搏成功的励志教材,谁能想到励志者竟然是吸毒者?这样的态度若是出现在心智未成熟的青少年群体中,尤其令人担忧。

  2014年下半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明确指出“有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者”参与制作的电影、电视剧、广告等都列入暂停播出范围。“封杀令”让老百姓叫好,却增加了投资方的风险。王学兵吸毒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由陈建斌首次执导的电影《一个勺子》。电影原定于今年五一上映。按照规定,如果不删改,将会面临下档的危机。作为电影的男二号,王学兵和陈建斌之间的互动是推动电影剧情进展的关键,因此几乎无法彻底删掉其戏份。

  一部电影的损失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从事件中看待名人的行为。明星之所以敢于以身试法,很大程度上在于吸毒之后所受的处罚过轻,对其演艺事业和生活的影响不大。这导致一些明星艺人敢于任性,继而在不知感恩、不懂敬畏的自我放纵中迷失方向、堕落毁灭。

  如果说个人的错误问题,算是成长过程中的失足,还可以通过道歉、改过以及法律制裁来弥补,那么,眼观当下,演艺界不少人吸毒成风,不赶紧拯救,更待何时?

  能否德艺双馨,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个人修炼。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明星吸毒,在迷幻中毁灭 2015-03-19 3816382 2 2015年03月19日 星期四